|
" {0 u8 l- _/ U* d% s% }. q& V' U6 l: Z
; ? K5 j' ~ I6 a% I1 q: _ 9 n3 F* n5 u9 b
6 v, h4 B: [. ?! X5 c5 m
4月9日,重庆卫视、重庆科教频道推出《梦圆千年脱贫路——重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第二集《夯基》。交通,缩短城乡物理距离;电力,注入发展新动能;“新基建”,冲破信息壁垒;夯基垒台,厚积成势。重庆补短板、缩差距,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二集《夯基》编导手记——冒险也要走VS舍命也要修关于大巴山的印象,来自于1970年代的一个春节。那天下午,当邻家大姐姐背着一个敞口背兜,出现在大家视线里的时候,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巴山的知青回来了……在知青姐姐的讲述中,我记住了一个两个地名:城口和大巴山。“我们插队住的地方在山顶上。山有好高啊?我给你们说嘛,你就是把草帽望脱了都还看不到山顶。”知青姐姐的这番话,直到40多年后,我才“有幸”前往印证。使用“有幸”一词,源于我能够参与对中国脱贫攻坚这一历史事件的纪录。源于我能够零距离地与生长在城之外、山之中的那一部分重庆人进行深度地交流。源于在纪录与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山里人精神及内心世界的变化。因此,能够作为《梦圆千年脱贫路》制组的一员,我很幸运! 然而,分配给我的拍摄线路却又常常与“不幸”紧密连在一起。这样的“不幸”始于在南川拍摄第二天。清晨5点,汽车刚驶出住地,瓢泼大雨就从天而降。拍完室内镜头,雨仍在继续。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决定先去寻找点位。在村民的指点下,汽车驶进了一条正在修建的村道。为错车,我们驶进了一家农户的院坝。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泥泞太深,我们的车再也开不出来。好在有当地老乡的义务相帮,我们才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挣扎后,开出了那段不足10米的泥泞路。 33天的拍摄,有21天是在暴雨或暴雨间隙中进行的。山洪、塌方、泥石流几乎两天就要遭遇一次。7月22日,我们正在城口县明通镇场镇外的路边拍摄,突然,一面山体垮塌了。而5分钟之前,我们的机位就架设在塌方点的正下方。 拍摄中,我们走过了挂在悬崖上的路,架在深渊上的桥。比如城口的沿双路、巫山的下庄天路、奉节的关门山大桥……在整个创作中,有两句话让我终身难忘:冒险也要走!舍命也要修! “不走出大山,我们就真的没有出路!”这是山里人普遍的心声。“这个路是给我们自己修的,也是给我们子孙后代修的,死了就死了。只当我们为子孙后代造福牺牲了的,也值得。”这句话是毛相林说的。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之前,村民们为改变命运甚至只是为了出一次普通的出行,而付出了生命的惨例太多太多。每当听到这样的故事时,我都会想:同样都是人、都是重庆人啊……在拍摄中,也为沿河人、下庄人等不屈服于命运的所有山里人,为修路而勇敢牺牲的精神而感动。所幸的是,我们重庆在新一轮脱贫攻坚中,把交通、电力、水利和通讯纳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通村路、入户路、生产便道,给贫困的大山注入了发展的动力。当我们回望那些来时的“路”时,你会发现“夯基”这个片名所具有的内涵,并非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这个层面。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是献给所有参与脱贫攻坚的人们的一份礼赞。
- w! Z5 r# e% q& W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