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 p. c/ b/ o, y, G/ b7 ]. a7 O5 s8 v
6 X* x* |* _0 n$ R4 `9 A6 T" \: x
# ?! a1 a# N w* w
7 c3 ]) k+ z8 z, D; s/ N7 a
7 g, {# e5 A: f! F+ ~ 1934年7月,正当红军战士在城口前方同敌军激烈战斗时,民团地主武装数百人夜袭红军后方机关和县苏维埃机关。8月11日傍晚,伪团练局大队长陈开俊、陈辅德带领170多人,从莲花山经苏家垭向下正面袭击,杀害红军两名哨兵,随即战斗开始。 红三十三军直属连战士立即还击,经过短兵肉搏,大部分敌兵只顾逃命向回撤退,只有少数顽固抵抗。此时敌连长周以刚带兵100多人开始从右翼进攻,红军遭敌两面夹击。红军猛冲猛打、左右追击,军长王维舟亲自上阵,打死敌连长周以刚,敌军大乱,四散逃窜。从左翼进攻的敌连长周锡山部100多人在拂晓前才赶到,刚走到大竹河街口就遭红军伏击,落荒而逃。整个战斗就此结束,红军保卫了城口县苏维埃政府机关。
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这一时期,城口苏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1935年2月,红军撤离城口,县苏维埃政府大部分工作人员随军西渡嘉陵江,参加长征,政府工作于3月停止。红军撤走后,城口又处于国民党军政统治之下,区、乡、村苏维埃机关被查封或摧毁,苏维埃干部惨遭杀害或逃离家园,地方武装及群众组织被迫解体分散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在城口战斗期间,城口县有30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和游击队,500余人参加长征。红军主力撤出城口革命根据地后,不仅留下了部分红军指战员和游击武装,同时,还有大批共产党员、苏维埃机关干部和革命积极分子,在城口撒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撤离苏区后,他们采取各种形式,继续坚持斗争,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口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来源:城口微党建
8 @* l0 N! O& O+ b2 u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