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2238|回复: 0

    【脱贫攻坚答卷】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 易地扶贫搬迁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服务组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积分
    33698
    发表于 2021-4-24 14: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月的春风,吹绿了城口大地。连绵起伏的大山,曾经禁锢了山里群众的思想,束缚了大家走出去的脚步;如今的大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孕育着新的希望。

    2016年起,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县情实际,我县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思路,聚焦“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十三五”时期,全县完成搬迁农村建卡贫困人口10830人,建立健全47个集中安置点基层党组织。2020年1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我县入选“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搬出大山,以城镇化安置为主

    2015年底,全县正式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但城口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农户居住分散,在实际推进中难度不小。

    “40多岁的人了,又是一个人,让我搬到公路边上去住,没得必要,而且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没得了我们靠什么活?”原居住在海拔1500米的大山里,修齐镇枇杷村搬迁户黄太兵说。

    “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县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更加精准地识别搬迁对象,全县先后3次进行逐村逐户摸底排查,精准规划锁定搬迁目标,确保不错搬、不漏搬。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双组长对重大事项、难点问题亲自部署,推动落实。

    从对象认定、安置方式、资金兑现、后续扶持、社会治理等重点环节明确了“施工图”,研究出台《城口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城口县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城口县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意见》《城口县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措施》等“1 N”政策体系,为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清晰的实施路径。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搬迁安置方式,有力有序推进贫困户搬迁建房。在选址上,结合全县实际引导贫困户有序向农民新村、向乡村旅游区、向工业园区、向农业基地、向城区(镇)“五集中”,科学优化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建设上,采取“统规代建、统规自建、农户自建、梯度搬迁”等多种方式加快建房施工,因地制宜建成“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集中安置点47个。在搬迁进度上,以攻坚态势和会战氛围,倒排建设工期,创新管理办法,抓好时间节点,全力推进搬迁入住。

    2019年10月底,全面实现2971户10830人搬迁入住,在全市率先完成搬迁任务,做到了“应搬尽搬”,为全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太兵搬迁至修齐石河口安置点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没想到我40多岁了,这辈子还能搬到公路边,住上新房子,娶了新媳妇,这就叫改变。”黄太兵谈及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满满。

    就业创业,多渠道增收致富

    “房子好了没收入,照样住不下去。”在谋划“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我县首先考虑的是搬迁后的脱贫发展问题,通过创办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劳务输出转移、开发公益性岗位等路径,引导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创业就业。

    位于咸宜镇咸宜村的赢川服饰有限公司制衣扶贫车间里温暖如春。十多位村民脚踩缝纫机、手拿各色布料,全神贯注地制作着衣服,公司创始人詹庆云正在一旁查看村民已制作完成的咸宜小学定制新校服。

    詹庆云是土生土长的咸宜人,30多年来在外一直从事服装生产行业,在广州、江西赣州等地均有生产车间。2019年下半年,咸宜镇通过回引计划,将詹庆云企业回迁落户到咸宜镇双丰口安置点,成立了赢川服饰有限公司,在入股分红的基础上,解决近100名搬迁贫困户的就近就业问题,让搬迁群众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的小康生活。

    通过“普惠 特惠”,整合政策激发内生动力。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户产业发展奖补措施、特惠政策,加大搬迁贫困户产业就业扶持力度,激励依靠自身条件发展后续产业,鼓励搬迁贫困户参与劳动。

    通过“指导 引导”,多措并举助力就业创业。把解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需求)信息台账,加强就业指导。2020年,帮助5336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其中:劳务输出2289人,就地就近就业1602人,公益性岗位1433人,自主创业12人,确保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搬迁群众每户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通过“主导 特色”,发挥优势扶持后续产业。深推“七大农业产业扶贫行动”与区域性特色产业,落实一户一策发展“微产业”,扶持搬迁贫困户室内经营大巴山森林人家和乡村旅游257户,电商点、商铺、加工点等134户。制定出台《等8个实施细则》,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户产业发展奖补措施、特惠政策,加大搬迁贫困户产业就业扶持力度,扶持到户产业1990户、7613人,兑现到户产业扶持奖补310余万元。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

    创新服务,帮助融入新生活

    走进龙田乡联丰村安置点,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瓦房坐落在山脚,房前屋后木材整齐摆放着,垃圾桶干净整洁,墙面上有不同涂鸦,美丽乡村让人眼前一亮。

    龙田乡联丰村安置点还创建了青少年之家,常态化开设“3点半课堂”、“阅读阅有趣”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融入新生活,我县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安置点社会治理和融入。以“党建引领 ‘三治’融合”为统揽,结合“三治”工作,完善安置点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体系和群团组织、治安防控等社会管理机制,探索乡村善治。发挥结对帮扶、群团组织力量,深入安置社区开展生活融入、心理疏导等服务,做好搬迁贫困户生活方式调整适应性教育引导,推进移风易俗,使搬迁贫困户逐步改善陈规陋习、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生活。根据搬迁入住人数、地域特点和便于管理等情况,探索推行楼长、片长工作机制,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健全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设立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完善便民服务阵地,提升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展望“十四五”,我县将立足实际,启动编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中长期实施方案,力争做到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壮大、公共服务提升、金融政策支持“五结合”,确保5年过渡期内各项扶持政策稳定实施,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县摄协)

    来源:上游新闻


    ( P8 P. I/ s% B( w. w
    分享到:
    精致的猪猪女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