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大家好!
欢迎收看本期红领巾之声栏目,今天让我们跟随实验小学少先队员们一起走进《红军巧攻小河口》的故事!
城口西出的第一隘口,这里四面皆是高山,双水交汇,为军事重地,易守难攻。
当年,听说红军从达州、万源将到城口,为拒红军东进打进城口县城,城区匪敌王三春于是布下重兵,垂死抵抗。县城以西,红军挺进城口的必经之地,王匪分别在小河口、后山至杨柳垭一线,环型布防了3个团的兵力,以成倚角之势,互为照应。其中,苟百当团守二线后山,驻防四堂坝至后起湾一线;辜伦章团守后线杨柳垭,兵布火石垭、杨柳垭至普同观一线。
而第一线隘口,也是阻止红军东进的最最重要的关口——小河口,王三春则亲派他的“押寨夫人”——邓芝芳把守。邓芝芳将兵力布局关庄子至小河口交汇处的一带,严阵以待。
1934年春夏之交,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城口,解放了城口县西部的大片区域。接着,红军东进,解放最大的目标——城口县城。
5月初,驻守城口西部的坪坝三湾的红9军突击营,得上级指示,经滚子岭、瓦房、坪坝场、小垭、半边街东进城口。红军295团3个营则随后至双岔河,兵分两路进攻县城,一路走孙家坝翻打牛垭;一路走广线垭进入小河口。
于是,小河口战斗发生了。
5月2日,红295团一个突击营经广线垭入石垭子,再到小河口。刚到垭口,就遭到邓芝芳团敌军的猛烈射击,原来,是关庄子邓芝芳的守军见红军到来,主动出击。敌军火力太猛,红军只好暂时伏入“田坝”(小地名)林中,与关庄子出动之敌隔河枪战。但敌军兵力广,势力大,红军处于弱势。
那时红军的装备不好,团长万德胜不主张硬攻,但必须把伤亡减到最小。于是,万德胜命突击营长,每天挑战,但只是象征性地开几枪,然后迅速撤退,还要表现得有些狼狈。
开始突击营长没有明白,仔细一想,这不是在学古人的办法么?骄其心,坠其锐气。果然,几天下来,邓芝芳守军心生藐视,心想红军力量单薄,妄想攻下铜墙铁壁般的小河口,只怕比登天还难,匪军的防守就渐渐松懈起来。
谁知,就在关庄子守军狂妄不可一世的时候,当天下午,匪军忽见对面茅支山上红旗漫卷,数十面红旗直从茅支山向小河口扑来。那红旗在风里呼啦地飘,一面红旗一支队伍,数几十面红旗得有多少兵力啊?况且,此时的茅支山,东西南北又枪声四起,关庄子的守敌不由一下子慌了神。不知谁喊了一声:“红军大部队来了,徐向前打到小河口了!”经这一嗓子,其余敌军一下也陷入慌乱之中,全都丢盔卸甲,抱头鼠窜,有的把枪丢了,有的把子弹甩了。
没多久,等几十面红旗扑到时,关庄子已是一个空据点,敌军早逃得无影无踪。
不过,附近有胆大的农民偷偷溜出来一看,全都竖起了大拇指。原来,那几十面红旗竟是红军使的“障眼法”。几十面红旗,就几十个红军战士,他们一人扛一面红旗,分别从茅支山的不同角度扑下来,还一面放枪,让敌军误认为来了红军的大部队。
这个就是团长万德胜的计,突击营长佩服得五体投地,红军没有费多大的力,就轻松拿下关庄子,红军继续东进,在仁河以南继续进攻,多点袭击,以侦察邓芝芳团的火力。
5月3日,295团大部队赶到。红军纡河而进,重兵猛攻小河口守敌。失去关庄子,邓芝芳团就如少了一支臂膀,抗拒红军已显得慌乱不堪。红军边打边进,邓芝芳团则边打边退。激战中,295团3营的一名连长和一名排长分别牺牲。
战友的阵亡更激起红军的斗志,5月4日拂晓,红军在仁河南岸摆开强攻式,令一个尖刀班强渡仁河。在红军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尖刀班渡河成功,成功夺取了北岸邓芝芳团重兵布局处的一个据点。红军越战越猛,他们吹响了冲锋号,喊杀声震荡山谷。
在尖刀班的掩护下,迅速过河的红295团很快拿下了小河口关卡。至此,小河口战斗结束,邓芝芳团大败,溃不成军,往王三春的第二防线苟百当团的四堂坝退去。
由于失去第一线隘口小河口,摧毁王三春残部已如瓮中捉鳖。
小河口之战,为红军胜利攻取城口县城,打下了基础。此战,共歼敌500余人,缴获敌军军器400余件,打垮敌军2个团、5个营、8个连,为城口红色革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篇章。
  红军巧攻小河口
城口西出的第一隘口,这里四面皆是高山,双水交汇,为军事重地,易守难攻。
当年,听说红军从达州、万源将到城口,为拒红军东进打进城口县城,城区匪敌王三春于是布下重兵,垂死抵抗。县城以西,红军挺进城口的必经之地,王匪分别在小河口、后山至杨柳垭一线,环型布防了3个团的兵力,以成倚角之势,互为照应。其中,苟百当团守二线后山,驻防四堂坝至后起湾一线;辜伦章团守后线杨柳垭,兵布火石垭、杨柳垭至普同观一线。
而第一线隘口,也是阻止红军东进的最最重要的关口——小河口,王三春则亲派他的“押寨夫人”——邓芝芳把守。邓芝芳将兵力布局关庄子至小河口交汇处的一带,严阵以待。
1934年春夏之交,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城口,解放了城口县西部的大片区域。接着,红军东进,解放最大的目标——城口县城。
5月初,驻守城口西部的坪坝三湾的红9军突击营,得上级指示,经滚子岭、瓦房、坪坝场、小垭、半边街东进城口。红军295团3个营则随后至双岔河,兵分两路进攻县城,一路走孙家坝翻打牛垭;一路走广线垭进入小河口。
于是,小河口战斗发生了。
5月2日,红295团一个突击营经广线垭入石垭子,再到小河口。刚到垭口,就遭到邓芝芳团敌军的猛烈射击,原来,是关庄子邓芝芳的守军见红军到来,主动出击。敌军火力太猛,红军只好暂时伏入“田坝”(小地名)林中,与关庄子出动之敌隔河枪战。但敌军兵力广,势力大,红军处于弱势。
那时红军的装备不好,团长万德胜不主张硬攻,但必须把伤亡减到最小。于是,万德胜命突击营长,每天挑战,但只是象征性地开几枪,然后迅速撤退,还要表现得有些狼狈。
开始突击营长没有明白,仔细一想,这不是在学古人的办法么?骄其心,坠其锐气。果然,几天下来,邓芝芳守军心生藐视,心想红军力量单薄,妄想攻下铜墙铁壁般的小河口,只怕比登天还难,匪军的防守就渐渐松懈起来。
谁知,就在关庄子守军狂妄不可一世的时候,当天下午,匪军忽见对面茅支山上红旗漫卷,数十面红旗直从茅支山向小河口扑来。那红旗在风里呼啦地飘,一面红旗一支队伍,数几十面红旗得有多少兵力啊?况且,此时的茅支山,东西南北又枪声四起,关庄子的守敌不由一下子慌了神。不知谁喊了一声:“红军大部队来了,徐向前打到小河口了!”经这一嗓子,其余敌军一下也陷入慌乱之中,全都丢盔卸甲,抱头鼠窜,有的把枪丢了,有的把子弹甩了。
没多久,等几十面红旗扑到时,关庄子已是一个空据点,敌军早逃得无影无踪。
不过,附近有胆大的农民偷偷溜出来一看,全都竖起了大拇指。原来,那几十面红旗竟是红军使的“障眼法”。几十面红旗,就几十个红军战士,他们一人扛一面红旗,分别从茅支山的不同角度扑下来,还一面放枪,让敌军误认为来了红军的大部队。
这个就是团长万德胜的计,突击营长佩服得五体投地,红军没有费多大的力,就轻松拿下关庄子,红军继续东进,在仁河以南继续进攻,多点袭击,以侦察邓芝芳团的火力。
5月3日,295团大部队赶到。红军纡河而进,重兵猛攻小河口守敌。失去关庄子,邓芝芳团就如少了一支臂膀,抗拒红军已显得慌乱不堪。红军边打边进,邓芝芳团则边打边退。激战中,295团3营的一名连长和一名排长分别牺牲。
战友的阵亡更激起红军的斗志,5月4日拂晓,红军在仁河南岸摆开强攻式,令一个尖刀班强渡仁河。在红军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尖刀班渡河成功,成功夺取了北岸邓芝芳团重兵布局处的一个据点。红军越战越猛,他们吹响了冲锋号,喊杀声震荡山谷。
在尖刀班的掩护下,迅速过河的红295团很快拿下了小河口关卡。至此,小河口战斗结束,邓芝芳团大败,溃不成军,往王三春的第二防线苟百当团的四堂坝退去。
由于失去第一线隘口小河口,摧毁王三春残部已如瓮中捉鳖。
小河口之战,为红军胜利攻取城口县城,打下了基础。此战,共歼敌500余人,缴获敌军军器400余件,打垮敌军2个团、5个营、8个连,为城口红色革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篇章。
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通过制作手抄报、开展主题班会、讲红色故事等多种方式深化“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内涵!
     本期红领巾之声节目就到这里啦,咱们下期再继续跟随少先队员们的脚步探寻更多共产党的故事吧!
来源:城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