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k5 S# L% \. E) X% m# X8 ~ L& K$ f: Q1 `- e. r C( p
/ i% j% z, q D. V: `! V" o ~5 c # ^; k- ` Z! L/ ^% G1 l: O! T
7 K4 \0 d) u$ N/ H6 M) O+ r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卫生健康委坚持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深入实施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和“三个一批”工程,着力减存量、控增量,全方位筑牢脱贫攻坚“健康防线”。经过连续几年的艰苦鏖战,县卫生健康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健康扶贫“答卷”,有力地确保了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2021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县卫生健康委“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不敢生病,生不起病”,曾是贫困群众面对疾病时的无奈。 家住东安镇朝阳村的王才喜就有过这样的无奈。因不幸患上了精神行为障碍症,长期需要药物医治。作为靠务农维持生活的他们,本就拮据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2018年,王才喜经过1个月的住院治疗,不仅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疗,而且通过医疗报销,他再也不用为药费发愁。因病致贫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拦路虎”,城口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比例非常大。为了让这部分群众能看得起病,县卫生健康委通过构建“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体系,切实减轻贫困患者就医负担。同时,实行贫困群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减少群众垫资和跑路。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仅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还要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县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以前,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导致农村群众“小病拖、大病扛”。为突破这一瓶颈,我县整合各类资金5.3亿元,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改头换面”。完成了沿河、鸡鸣、坪坝、高观等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作;完成了周溪、明中、河鱼等乡镇卫生院的迁建工作。村卫生室“遍地开花”。全县 125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同时,以县人民医院“二甲”创建为引领,以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特色专科建设为“两翼”,推进3家公立医院与24个乡镇卫生院医联体建设,初步实现65 个病种首诊在基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达66.7%。
多年来,患有肾病的廖太国,一直在县人民医院接受透析治疗,高昂的治疗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健康扶贫的好政策重新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经报销后,他自己每年只需出少量的医疗费。“我以前都不敢相信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才让我们的日子变得不再艰难……”廖太国心怀感激。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像廖太国这样的重病、大病、慢性病患者不在少数。如何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其如期脱贫?县卫生健康委紧扣“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规范管理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行动计划,分类施策、靶向治疗解决这类建档立卡户的贫困问题。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增至33种,并实行台账式管理。同时,按照“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贫困慢病患者提供健康评估、随访管理、用药指导等健康服务,在家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贫困患者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这一揽子的健康“红利”,切切实实为贫困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2019年7月起,县人民医院进行“健康扶贫专家行”大型义诊活动,包括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眼耳鼻喉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的医生,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到家门口,走遍全县25个乡镇街道,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我县持续开展“三诊三送”服务,将健康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贫困户家中,让贫困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县级医疗机构每季度到帮扶乡镇开展义诊活动,不少于1次;乡镇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到贫困村卫生室开展义诊或健康宣传讲座等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同时,深入推进健康知识讲座入村、入社、入校,确保贫困村、因病致贫家庭全覆盖,切实增强居民疾病防控和健康意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县卫生健康委将团结带领全县医卫工作者,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接续奋斗,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来源:城口发布 , {! U/ u) u, q* a4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