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9 A& H7 C8 L# k' F. p
6 t2 C: c2 R$ I, w" ^. Q6 F
6 ~' T" L3 e* P0 e* Z
" O; {9 g# ^ x: N 4 E5 r. Q/ o( q7 ? e
当命运扼住咽喉的时候,妥协者会精神萎靡、一蹶不振,在悲叹哀怨中寥寥度过余生;顽强者会阳光积极、乐观向上,在自强不息中拼搏未来。蔡芝兵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生活夺去了他勤劳的双手,他便自己装上一对“隐形的翅膀”,并努力照亮身边的人,共同追寻甜“蜜”的生活。2021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蔡芝兵“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蔡芝兵,家住修齐镇石景社区。1994年在山西煤矿务工时,因工友操作失误,不幸失去双手,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努力学会生活自理,探索定制适合自己的辅助工具,学习掌握专业养蜂技术,成为了当地的养蜂能手。
遭遇“折翼”,不忘飞翔之心
“这辈子完了!”这是蔡芝兵失去双手时躺在病床上那大半年里每天唯一的想法。 失去双手的哀叹,无法继续生活的疑惑迷茫,两种复杂、难以抉择的情绪交织在蔡芝兵的心里,折磨着他的身体和心灵。 那次不幸,将蔡芝兵青春热血、斗志憧憬全都消灭殆尽,就连抬眼看前方的勇气都失去了。 那时的蔡芝兵,便谋生了一个悲观的想法,“一了百了,死了算了”。 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蔡芝兵读到了残疾人作家张海迪的故事,被他身残志坚的顽强故事所感动,当时便令他内心波涛汹涌、豁然开朗,默默发誓,要重新站起来,找回失去的双手,好好生活。 于是,蔡芝兵开始从“吃、拿、洗、漱、穿”开始练习,用皮筋把筷子缠在手臂上,经常是饭没到嘴边,洒了一桌子;又把筷子换成勺子,闹出把汤“泼”到自己脸上的笑话。但他并没有气馁,坚持练习,反复实践,一步一步达到生活完全自理。 后来,他又特制劳动工具,训练种田耕地等本领,逐渐恢复生产生活能力,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梦想“振翼”,与蜂同飞寻蜜
幸运往往垂青拥抱生活的人。不屈、不弃,让蔡芝兵找回了生活,也赐予了他爱情。1996年8月,蔡芝兵这个在邻里口中“一个讨不到婆娘的人”成家了。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自己的甜“蜜”事业。 2004年,一群蜜蜂飞到蔡芝兵家的橱柜里,“住”了5年。2009年3月,他舅舅来家做客,听了这件趣事后,帮他做了5个蜂箱,将蜜蜂转移到蜂箱中。两年后,5个蜂箱取出了40斤蜂蜜,收入近千元。这个意外收获让他迷上了养蜂,开始学习养蜂技术,蜂箱也从5个发展到25个。 可天不遂人愿,老家附近修起了铁塔,嘈杂的机器轰鸣声几乎惊走了所有的蜜蜂,眼看着到嘴的“肥肉”,却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尝到了肉汤味的鲜香,我怎么可能轻易让‘煮熟的鸭子’飞掉?这也不是我一贯的作风。”决心要把养蜂场办下去的蔡芝兵说。 为了更好地招蜂,蔡芝兵把二十几个蜂桶分别安放在了蜂场附近的各个山头,每天来回走5个小时的山路,早晚只吃两顿饭,天天守在蜜蜂身边,不断总结学习预防疾病、留住蜂王等关键技术,多次参加县里、镇里组织的养蜂技术培训,走遍十里八乡所有养蜂大户,去外地学习取经,提高养蜂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蜂蜜产量与品质。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6年,蔡芝兵酿蜜收入近2万元,不仅脱贫了,还被评上“脱贫致富光荣户”。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下,他的故事也传遍了千家万户。2017年,被评为第八期“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和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18年,在全县脱贫致富光荣户表彰暨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报告会上,作为“榜样面对面”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在县委大礼堂作主题报告;2020年,被评为“城口县十佳新型职业农民”;2021年,被评为“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多项殊荣,让蔡芝兵喜不胜收,养蜂不仅增加了收入,更见证了他平凡生活里不平凡的故事。
丰满“羽翼”,带领乡亲共飞
现如今,蔡芝兵养蜂场已成规模,养蜂技术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他把自家里里外外都重新装饰了一番,一家人住上了干净舒适的农家小院,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虽然有了现在的生活,但蔡芝兵还不满足,他说:“一个人富了不是真正的富,大家都富起来了那才是真正的富!” 于是,他开始带动全村的人一起来发家致富,教授村里想养蜂的人养蜂技术,亲自传授他们养蜂窍门和秘诀,指导他们怎么招蜂分桶、预防疾病,用他那双天高任鸟飞的“翅膀”,带领全村人民一起养蜂赚钱,发家致富,阔步小康。 来源:掌上城口
1 g2 J* V& b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