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q/ ]- [* c/ \# R8 g. r+ L
2 V; v3 l8 o/ ?, C# A & X. K) z5 p0 [* G) }
4 t: d/ ?; U" a& u + N# a4 D6 N+ f# U, }7 j
文道勇,1986年3月出生,双河乡余坪村人。2015年10月,他回到家乡,成为硝水坝村本土人才、乡扶贫办工作人员,2019年10月,永红村原村支部书记辞职后,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他临危受命担任永红村党支部书记。任村党支部书记2年多来,他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级班子努力工作,带领村民如期脱贫,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如今大家都称文道勇是个年轻有为的“好支书”。2021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文道勇“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初到永红无畏质疑,一心只寻脱贫之路
永红村地处高山,贫困程度深,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有759名村民,前些年,这里没有通路,受交通条件制约,村里的好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村里更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的精神面貌较为消沉。文道勇刚到永红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 那时正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的情况,年轻的文道勇更是得不到村民的信任和认可,“认为他只是一个喝过几年墨水的‘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面对群众的深深质疑和不信任,文道勇没有垂头丧气,也没有过多解释,只是一心带领村级班子投入工作中,带头加班加点,经常“5+2”“白加黑”地开展工作,想方设法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 “贫困村没有产业,多多少少缺少了些什么,村民每年都种红薯、玉米、土豆这‘三大坨’,但是都没挣到钱,根本改变不了贫穷的现实。”刚到永红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文道勇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他开始谋划在村里发展支柱产业,找到让村民摆脱贫困的“主心骨”。 他每天起早贪黑,研究熟悉永红村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习惯。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永红村海拔高,四面环山,土地肥沃,适合中药材生长,且这几年村民大多是自给自足种植一些粮食,土地没有受到半点污染,加之村民原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这几年党委政府也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因此,在永红村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意便油然而生,且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产业路上不惧艰难,带领村民脱贫增收
文道勇是个行动派,有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想法后,他便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立即将村级班子召集起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出谋划策,共同将之付诸行动。可是在与村民商量时,信心满满的文道勇却被当场泼了冷水。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就是觉得种苞谷洋芋种习惯了,叫他们来种中药材,他们担心怕卖不出去,怕市场不稳定,最后两头空。”文道勇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没有放弃,始终坚持这是脱贫致富可行有效的法子。于是他带领村级班子走村串户去了解村民想法,挨家挨户去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去统计愿意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多次组织村民召开院坝会,一趟又一趟地向上级争取支持,最终在他和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在村里开始种植独活、大黄和黄精等中药材。 可是,好景不长,如何让产业发展可持续,成了要解决的又一个难题。经过多方考察,文道勇决定采取“抱团发展,分散种植”的模式,同时与天宝药业合作,签订协议,让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组成一个基地,给他们提供种源并拉到家里,让他们自己种植自家的地,待中药材成熟时又直接到地里去收购,让村民不愁销路。在此基础上,还将获得的收益分成两份,30%给集体经济,70%给农户,将最大的利益给村民、给贫困户,充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村里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已经达到500亩,每家每户种植中药材净收入达到5000元至8000元,村民尝到了甜头,都纷纷开始种植起了中药材。现在,村民增收了,日子也逐渐好起来了,脱贫致富已成现实。
完善药材发展模式,狠抓民生补齐短板
虽然中药材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可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种植中药材过程中,村民没有花费一分钱,只是出了劳力,就算到时候中药材没有好收成,也能拿到政府补贴金,照样有钱拿。”谈起这个问题,文道勇有点头大。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才能让村民全心全意地来种好中药材呢?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要让村民自己掏点钱出来,俗话说得好,“只有从自己包儿头花出去的钱,才会更加珍惜。”于是,他不再给村民提供药材种源,而是让村民自己掏钱买种子,果然这样一来,村民在种植中药材上更加用心用力,中药材的产量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现在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去种植中药材。 现在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来了,文道勇又带头狠抓短板弱项补齐差距,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努力提升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目前,永红村已实现5条社级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和4G信号覆盖,累计新建住房115户,成立永红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多方争取项目,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努力使集体经济实现更大盈利。 如今,永红村如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文道勇也成为了村民眼中、百姓心中难得的好支书。 来源:掌上城口
1 P/ P$ S( C) I-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