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言春帮李习贵按摩。 记者 王雪梅 摄 “苏叔叔,在屋里啊。” “春儿,你又上来了啊。” “你们今天在剥包谷噢,等下我跟你们一起剥。” 日前,记者跟随“重庆市最美巾帼家政人”谢言春走进庙坝镇石兴村的残疾人苏昌才家时,苏昌才一家人正喜滋滋地坐在院坝里剥玉米。 据了解,因苏昌才和妻子李习贵分别为四级残疾和二级残疾,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谢言春每隔一周就会去帮他们干点活儿。此时喜获丰收的玉米,就是谢言春当时帮忙一起种下地的。 机缘巧合成为一名家政人 “我也是机缘巧合入了这一行,最开始就是为了找个工作养家。”谢言春一边剥着苏玉米,一边回忆往昔。 2019年,一直在邯郸做生意的谢言春,因生意失利回到城口。家中两个小孩一个即将高中毕业、一个即将步入初中学堂,生意失利后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让谢言春不得不暂时放下东山再起的念头,先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 彼时,城口县琪瑞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家政人员,谢言春果断前去面试,等入职之后才知道,该公司的业务范围不仅仅是家政服务。因为老板从小眼睛患有残疾,一生致力于残疾人服务,该公司还有居家助残服务。 该公司在册120多名残疾人,每户一周至少去一次。谢言春拿着每月3000元出头的工资,每年却至少要上门服务3500人次。入职以来,除暴雨、大雪天气,谢言春几乎每天都在路上。 工资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几乎全年无休,为什么三年了仍在从事居家助残服务呢? 谈及此,谢言春将自己心路历程转变娓娓道来:“其实最开始也觉得累、工资低,特别是很多残疾人行动不便,家里脏乱情况会更加严重,但是我看到他们坐在轮椅上面,行动做事都不方便的时候,就想多帮他们一点。” “反正都是工作,为什么就不能坚持做这项工作呢?它既可以养活我的家庭,又能为其他家庭减轻一些负担,很完美。”谢言春笑着说。
“能为残疾人朋友服务,我感到很充实”
自从下定决心,谢言春每天都在研究如何要做好残疾人服务。 家住复兴街道的李远发,四年前因脊柱受伤导致下肢瘫痪。因房屋修建在山坡上,门前只有一条陡峭地小路,无法支持轮椅通行,他出门回家都需要人背。四年来,行动不便的李远发几乎就没有出过门,在此期间,最让他烦恼的事情就是理发。 “毕竟一百七八十斤的汉子,我们背也背不动。”谢言春知道李远发的烦恼时,也很无奈。她们家政团队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女人,柴米油盐还能扛得动,这一百七十八斤的壮汉就为难这群“弱女子”了。 于是谢言春只能自己开始学习理发。她找了老师傅学习,又拿家里人练手,学了大半个月才敢上手给别人理发。 “经过李远发的事情,我一直在思考残疾人朋友缺少什么呢?是一个打扫卫生的保洁员,一个帮忙送东西的快递员,还是一个知冷知热的陪伴者?”谢言春说,她每次上门都会观察残疾人朋友们缺少什么,回家之后制定针对性的服务。他们孤独愁闷时,她就是他们的树洞;他们行动不便时,她就是他们的手脚。 如家住修齐镇枇杷村的吴东保,因瘫痪行动不便,又居住在三楼,每天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阳台。谢言春每次去到吴东保家,就会多叫上几个同事,一起将他抬下楼,去院坝里晒晒太阳,去周围看看乡村新变化。 三年来,洗衣做饭、按摩放松、擦洗身体、涂抹药膏、理发装扮,这些细碎的小事填满了她的生活……而凭着爱心、耐心和细心,谢言春也逐渐从护理小白进阶到技能过硬的资深护理,无微不至地照顾让她获得了大家一致的称赞。 “这份工作虽然累,但是奔波之后,看到他们满含期待的眼神,以及那一句句‘谢小妹儿来了啊',心里就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谢言春坦言,当初没有放弃这份事业,是她做的最为正确的选择。
言传身教 将爱心传递下去
多年的扶残之路虽然坎坷,但是谢言春的义举和善行感染着周遭的人。谢言春的丈夫、儿子都是其中之一。 谢言春的丈夫覃敏每次回家都会去谢言春公司帮忙开车,每天接送需要下乡提供居家助残服务的人。而谢言春的儿子,每逢周末作业做完,也会和谢言村一起去看望孤寡残疾老人。 家住葛城街道土城社区廉租房的陈帮树老人提及谢言春和她的儿子,嘴角止不住的笑:“他们总是怕我孤单,每到周末就回来陪我聊聊天,特别是春儿,她总怕我一个人孤单,就给我找了一只狗陪我。” 据了解,陈帮树多年前因意外失去了双腿,没有劳动能力,常年一个人独居,生活十分困苦。谢言春每隔几天就会带着儿子,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做家务,陪老人聊天。 “我想我的小孩以后做一个爱心的人。”谢言春说,自从从事残疾人服务,她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陪伴家庭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带着孩子一起工作,除了让孩子了解她所做的工作,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德,也可以多陪伴一下孩子。 “我以前其实不是很理解,我们家在城里租了房子,每晚回家不过十几分钟,为什么我还是要住校,为什么周末家里总是我一个人。”谢言春的儿子覃昊说,自从和妈妈一起看望过这些残疾人之后,他发现还有更多人需要照顾和帮助。 “现在我的家人和小孩都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还会主动和我一起去看望这些残疾人。”谢言春高兴地说,她会再接再厉,把残疾人服务这件事情越做越好,也呼吁更多人参与到残疾人服务事业中来,为帮助弱势群体尽一点儿微薄之力。 来源:城口新闻网
) S& h( L5 }0 y7 r9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