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口县高燕镇始终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紧扣群众增收致富主线,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实现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抓规划思路,强化产业发展“引领力” 高燕镇紧紧围绕全县“三县一城一枢纽”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依托市场需求信息数据,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提出了“一圈两线”的镇域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了前进方向和道路。以全力抓好绿色工业发展、探索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实验区和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城镇圈的“三件大事”为抓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好绿色环境、红色文化、金色秋收“三张牌”,推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场大户,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企业联合体发展方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和带动机制,不断打造和强化镇域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二是抓营商环境,强化产业结构“驱动力” 高燕镇把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围绕“优化服务”做文章,努力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服务群众提供优良环境和服务。以“亲”“清”的政企关系为主要目标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查处和治理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为企业提供便利,实行班子成员联系龙头企业制度,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政策为支撑,通过外出考察、现场接洽、协调对接等方式,加大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力度,2021年新引进农林产业县级龙头企业4家,镇域新成立企业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22个,镇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 三是抓特色产业,强化农林产品“竞争力” 城口素来有“大巴山生态药谷”之称,高燕镇紧抓时代机遇和发展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着力抓好品种选育和品牌培育,加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利用,选育道地野生优质中药材品种驯化抚育,建成了占地1000亩的朝阳坪中药材种苗基地;加大地理标识认证力度,依托有规模、有基础的优势药材天麻、大黄、灵芝孢子粉等中药材培育优质品牌3个。根据海拔高低、时间长短、价格贵贱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发展“一村一品”中药材产业,星光村建成重庆市第一个人工培育高含量淫羊藿林下种植基地、河岸连片人工林下种植天麻100余亩、坪原村生产的破壁灵芝孢子粉即将出口海外,镇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四是抓到户产业,强化特色产业“生产力” 高燕镇将到户产业发展作为农户增收的关键和产业发展壮大的最终目标,引领群众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加强政策宣讲力度,采用“一对一”方式,为有产业发展需求的农户、企业集中上门讲解产业扶持、用地保障、“富民贷”、农业保险等支农政策130余人次,累计申请贷款425万,引导新建黄精、林下黄连、肉牛、山羊等产业基地5个。整合大巴山中药材研究院、林农部门、镇农技中心等科技力量,开展种养殖业技术指导、发展计划制定、疫病防治,指导新发展淫羊藿、黄连、百部等中药材1000余亩,全镇山地鸡存栏7万余羽,生猪存栏1.1万余头,牛羊存栏4000余只。聚焦农产品销售需求,推动天宝药业、道简旅游开发公司等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对接重庆网上村庄、九龙坡区展销农产品,2021年累计销售农产品1200余万元。 五是抓循环经济,强化产业生态“持续力” 高燕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牛吃地中草、草肥栏中牛、牛壮地中药”的绿色循环立体经济模式,推行“种养一体化”发展,有效促进了土地资源循环利用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除草和药材秸秆揉碎打捆后发酵成饲草喂养草食牲畜,牲畜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浇灌药材的方式延伸产业价值链,降低种植养殖成本,同时提高药材品质,形成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循环。2021年,全镇规模企业收购1200余吨秸秆和野草作为青饲料开展草食牲畜有机养殖,产生的140余吨牲畜粪便加工成为有机肥还田,真正实现了生态增值、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来源:乡村振兴在行动 0 e+ |" w/ ?9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