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3135|回复: 1

    巴渝风|来城口,探寻红军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1935

    主题

    2076

    帖子

    660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05
    发表于 2020-9-12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城口县的葛城街道

    有一座红色公园

    在群山叠翠的环绕下格外令人瞩目

    这就是曾上榜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

    城口红军纪念公园


    这是一座

    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完美结合

    休闲娱乐与观赏游览功能合一

    的红色主题纪念公园

    公园依山而建、坐北朝南

    呈阶梯状分布

    拾级而上,分别为

    挥师城口广场浴血城口广场

    建功城口广场再见城口灯塔


    多级生态步道串联起红军赋、红军标语、将军题词和主题碑林等红色景点,红军八角帽和草鞋的雕像粗砺而鲜活,与背后招展的红色军旗遥相呼应,再现了苏区保卫战期间艰苦朴素又熠熠生辉的峥嵘岁月。



    今天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红军纪念公园

    再历城口的红色征程

    城口:“三个第一”和“一个唯一”


    城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红色城口”之美称,是全重庆第一个打出地方红军旗帜的县,第一个被地方红军解放县城的县,第一个迎来红军主力部队的县和唯一一个成建制地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的县。

    70年代的城口县城


    今天的城口县城

    1929年,共产党员李家俊组建城万红军(城口和万源两地的红军),在城口和万源的交界处举行誓师大会,宣布起义,发动了震惊川渝的固军坝起义。第二年,李家俊指挥城万红军攻占了城口县城,城口县成为全市第一个被地方红军占领的县城。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翻越大巴山进入四川。中共四川省委派川东游击军配合红四方面军的入川行动,两军在宣汉胜利会师。而后,川东游击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任军长。城口县成为全市第一个迎来红军主力部队的县。


    1934年9月,城口县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26名委员组成城口县苏维埃政府。后陆续建立24个乡苏维埃政府和80多个村苏维埃组织,形成了完整的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李家俊、王维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城口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


    李家俊:义旗高举震川东 甘作霖雨济群生


    李家俊(1902-1931),四川省万源县人,川东固军坝起义领导人、革命烈士。曾担任川东特委军委书记,负责领导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各地军事武装工作。

    李家俊出生于四川万源,19岁时考入上海同济医学院,之后积极投身工农革命活动。


    1924年,李家俊回乡创办小学,实施新文化教育,却触怒了顽固当权者的利益,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挥笔墙头,写下了荡气回肠的《绝命词》:


    “身似虎,气如虹,那堪囚蛰在笼中!安邦志,济民衷,潜伏爪牙,忍气吞声,任彼小丑且横行;他日身返潭穴后,再作霖雨济群生。”


    1927年,李家俊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他组建城万红军,并发动了固军坝起义。1930年1月,中共四川省委将“城万红军”改编为“四川第一路游击队”,也称川东游击军。川东游击军在城口接连取得胜利,决定向城口县城发起进攻。李家俊指挥3000余军民攻占了城口县城,当时的重庆《新蜀报》就报道了关于川东游击军攻克城口的新闻。


    起义军的一系列行动,不但威震宣汉、城口等川东北地区,连四川军阀统治的中心成都、重庆也是满城风雨,各家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李家俊领导民军围攻万源,慌了绥刘,无法应付……”

    川东游击军斗争题材历史书籍《川东游击军城口斗争历程》

    川东游击军建立后,赏罚分明、纪律严格,在行军中不扰民、不惊民,在战斗间隙还帮助老百姓挑水、劈材,被称为“秋毫无犯的部队”。


    1930年秋,李家俊调到中共四川省委,从事军事工作,来往奔走于重庆、成都等地组织武装起义。1931年10月26日,李家俊因叛徒出卖而在重庆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引诱劝降,他咬紧牙关、誓死不屈。29日,李家俊就义于重庆罗家湾,年仅29岁。


    王维舟:入党比建党还早 见过列宁的党员

    王维舟(1887-1970),原名王天桢,四川省宣汉县清溪人。川东游击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

    王维舟生于四川省东乡县(1914年改为宣汉县),曾参加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东乡武装起义。


    1920年,王维舟在上海结识了朝鲜共产党员金笠,并在其介绍下加入朝鲜共产党,参加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的工作。


    后来,王维舟奉命赴苏俄学习。在1921年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纪念日,王维舟参加莫斯科红场庆典活动,聆听了列宁的演讲。


    1927年,王维舟被组织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中共四川省委重组川东游击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接替李家俊的位置,在川东地区发动第三次游击战争。


    1934年,红三十三军再次攻占城口县城,城口县几乎全境解放。身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的王维舟带领三个团在庙坝、坪坝、县城一带活动,积极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城口当地留下不少佳话。


    1943年,王维舟出席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奖状。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在审议“七大”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时的谈话中说:“王维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还没有成立中国共产党,他就是共产党员了。




    中共“七大”和毛泽东亲笔书赠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奖状

    1956年,王维舟奉调进京,长期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体恤民众、坚持党员必须廉洁为公的思想和作风。1958年,党内出现了浮夸风,各地瞒报、虚报的情况抬头。王维舟虽已年过七旬,仍然坚持深入实地体察民情。每到一地,王维舟都对虚报、瞒报的浮夸现象公开进行严肃批评,直指搞浮夸的干部“不是马克思主义,是牛克思”,“靠吹牛是吹不出社会主义的”。


    1970年,王维舟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城口夜景

    据统计,在苏区保卫战期间,城口老百姓向红军捐粮食达20多万斤,编织草鞋5000多双,编织斗笠2000多顶。当时城口只有5万余人,就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约10个人中就有1人投身革命。其中,有500多人参加长征,470多人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仅10余人迎来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14岁,平均年龄仅20岁,刘四娃、何巴儿、牟四女等等都是小名,还有很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做了无名的英雄。

    城口美景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先烈们用献血和生命铸就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是振兴城口、建设城口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夜幕降临,红军纪念公园华灯初上,七彩灯光勾勒出壮丽的轮廓,更显出它的庄重、肃穆。在这里,市民们不仅可以消暑纳凉、休闲游玩,还能重温红军历史,感受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80多年过去了

    红军精神在城口这片红色土地上接续传承

    城口儿女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

    红军革命先烈们的愿望早已实现

    “热爱老苏区,建设新城口”

    已成为城口儿女的共同心声

    来源:风正巴渝


    # L* ]- O2 A1 L: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5

    帖子

    17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22
    发表于 2022-5-24 21:4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