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鸡鸣乡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党员干部带头+集体经济联合社参与”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村美、业强、民富”的新路子。 盛夏时节,沿着一条在绝壁上凿出的产业路,金岩村驻村第一书记廖国栋一行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碧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云木香长势喜人,三五成群的药农正在地里除草,一派忙碌的景象。 “廖书记你们来了啊,快来看,今年的木香长得好哦。”正在地里忙碌的贺德超热情招呼道。廖国栋作为金岩村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早已和药农们熟络了起来,调研基地、宣讲政策、拓展销路,真正把“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体现到了极致。 据了解,云木香作为鸡鸣乡的主导产业,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每年产值达2300万元,覆盖金岩村、双坪村农户200余户。近年来,鸡鸣乡通过探索“产业+”模式,不断拓宽群众致富路子。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鸡鸣乡深谙其中的道理。金岩村7、8、9社的村民们几十年深耕中药材种植,经验丰富,但都各自为战,不成规模,也卖不上价钱。为了实现规模化、组织化的药材种植和加工销售,鸡鸣乡决定将金岩村涉及中药材加工、种植、销售产业链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21名无职党员召集起来成立产业党支部,将支部建在产业基地,通过对党员设岗定责,分配任务,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同时党支部利用院坝会、田坎龙门阵等形式组织药农学习了解当前的产业扶持政策,邀请专家现场讲授药材种植技术,如今,药农们谈起中药材种植,个个都成了“行家里手”,金岩村130余户药农也终于实现抱团发展,不再“单打独斗”。
海拔2000多米的金岩村大窝凼是云木香生长的宝地,但是崎岖陡峭的山路,成了鸡鸣乡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要致富,先修路。鸡鸣乡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集资金,投资700万元在悬崖绝壁上开路。2020年初,一条全长38公里,宽4.5米的产业路全面竣工,实现通车,为农资上山、中药材进城打通了出口,帮助药农们告别了过去肩挑背扛、骡马运输的日子,踏上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鸡鸣乡的云木香产业产量高,品质好,但都以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廖国栋看到这个短板,便开始“另辟蹊径”,专研起一条“香”路子。他通过查阅书籍、拜访老中医,最终研发出一剂“致富良方”——将云木香制成香囊售卖,利用香囊制作的传统文化和药包的疗养功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他依靠自身资源优势为金岩村村民冉启芬提供金融服务,鼓励支持其成立城口荣喜木香香包手工艺品制作坊。近日,冉启芬的制作坊一大批木香香包正式面世,样式小巧秀美,吸人眼球。包内以云木香为主,根据不同功效还可以加入艾叶、薄荷、白芷等其他香料药材,具有提神醒脑、调气解郁、理气疏肝、驱蚊等功效。每个香包售价在10元到50元不等,销售额已达到2万余元,实现了“开门红”。 “我家种植了100多亩木香,以前都是烘干后直接卖给收购商,现在通过制作香包,价格翻了翻,不仅自己收入增加了,还带动3名留守姐妹在我这里务工,更有成就感了。”冉启芬乐呵呵的说道。 如今,云木香产业已经成为鸡鸣乡产业结构调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鸡鸣群众致富增收的一剂“好处方”。 不只是“低头种地”,更要“抬头看路”。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我们确立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结合各村优势资源,形成了多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真正让我们产业强起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鸡鸣乡相关负责人表示。
/ e9 [" u! {8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