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0 [" B1 K7 i6 ?' G9 g0 }% k
从《从四维书店到微信支付》发出后,朋友旭第一时间给我留言,说他的家就住在旁边,四维书屋伴他多年。
小时候,在学校读书,他经常用报废的练习册换书看。现在,老人家每天就拉着二胡,每天把书搬出来又搬进去,活得很有意境。
这是一家有故事的书店。老人的精神世界,因为读书而丰盈,因为音乐而陶醉。凭一己之力,提升了整条老街的人文感、年代感,也影响了几代人。
休假在老家的他,把我的拙文拿给老人看。他一字一句地读完,有好几处都停下来说,写到了内心深处,找到了知音。如果有机会再到城口,他要隆重招待我。
这样的编读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也增添了无尽动力。世界真小。拙文抵达了我的致敬对象,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埋好了伏笔。
在我的成长中,始终有一家书店挥之不去。那时,我上高中,学校对面有家书摊,卖文具,卖杂志,也租书。
我个人最早的几本藏书,是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红与黑》《当代英雄》等小说,就是从小店买的。每本我都读过好几遍,故事乱熟,完成了最初的文学启蒙。
那时,学业负担很重,集中看大部头的时间不多。于是,我买杂志比较多。一本是《读者》,一本是《辽宁青年》。与《读者》的结缘,将近三十年了,至今每年必订,已影响了孩子。而《辽宁青年》一直陪伴我走出小城,来到省城上大学,才戛然而止。
是那家小小的书店,建构了我的内心世界,指引我走出方寸天地,开启了五湖四海的人生征途。它让我相信: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如四维书屋对朋友旭的影响。这些从小伴随他的书,给了他精神的给养,见证他考入大学,考上公务员。如今,从小城调入市级机关,拥有一手漂亮的文笔,一幅谦和的心态,一种向上的能力。
如今,随着网络的冲击,书店变得越来越少了。经常看到,一些盛名一时的书店,关门大吉的消息。那时候,我的心在流泪,流血。
我喜欢去书店,听说哪里开了一家,一定去看看。哪怕只是在里面,坐上片刻,心灵便得到了安顿,变得有秩序,有敬畏。当然,我也会挑几本原价的书,以示支持。
走入书店的人,绝大多数是如我一般,抱着满足好奇、重温美好的心态而入,享受的是那种自由、高远的氛围,是灵魂出窍的刹那,是返璞归真的觉醒。
每一个小小的书店,都是一扇打开大世界的小窗,都是一条通往未来的小路,都是我们小时候从容未来的一种力量。
' X# ]. |; X5 K- C) n9 {7 Z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