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去城口,满打满算,加上来回路上,也就五天,写了十篇文章,是怎么做到的?”渝峰问。
一个莽莽群山中的小城,如同重庆的西藏,远到必须取道四川,方能抵达。这里,是红色的老区,有着英雄的人民。这里,是心灵的牧场,有着无敌的生态。这里,是远方的家园,有着美好的未来。城口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特别是听闻城口发展的辛酸与艰难后,亲眼目睹城口人的淳朴与期盼后,为它写几篇拙文,用文学表达致敬,或许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儿。
我发自内心地希望,小城发展得更好。然而,我人微言轻,一介草根,既不能为它带来投资,也不能拉来项目,甚至都不能多去几次。
我唯一能做的,是把我的所见所闻写出来,让小城为更多的人知晓,能影响几个人是几个人。
这一次,朋友相约出行,是人生少有的美好之事。我不自觉就充当了随团记者的身份,把旅途的点滴记录下来,作为我们人生共同的回忆。
去一地,写一文,本是我的习惯,为朋友们所熟知,并不吝鼓励。因此,一路上,谈到的,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自然都入了文章。
一些文章,是朋友们的命题作文。比如《城口老腊肉》。作为一个自认比较矜持的码字工,很少写饮食。但这一次,我愿意为城口老腊肉代言,即便被评为吃货,我也认了。
回忆并不靠谱,所以需要文字。我想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坐在一起,回忆过往,城口因为这十篇文章的存在,而记忆如初,纤毫毕现。
工作多年,这是第一次休假。想到忙碌的同事,想到繁忙的工作,休假变得特别不好意思,有点羞愧,甚至有点负罪感。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人需要工作,此言不虚。学会休假,还需要很长的心理建设和多一点的能力储备。
如何让休假变得有意义,让每一天不显得是虚度?那就码字吧。码字确认我的存在,码字让我充满了成就感和愉悦感,码字让我实现了践行公益和分享美好的小心愿。
这一次,相机没有拿出来,电脑也基本没用。就在手机上,利用晨光或夜晚,利用等候孩子玩耍的间隙,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打出来的。有的文章,是分成几个碎片时间才完成的。
“时间要折叠使用。”渝峰曾经这样表扬我。其实,我没有做到。现在人,但凡工作之余兼顾点爱好,哪一个不是见缝插针?
如果说摄影让旅行变得品质更高,那么文学则让旅行变成了采风,变成了档案,变成了历史,让一次平常的出游变得意义非凡。令我欣慰的是,有人看了我的文章,加了我的微信,要去旅游的攻略,去了城口旅行。一些媒体和当地作协转发了我的拙文,让我对小城的致敬抵达了我心中最重要的目标读者。如此,就够了。
重庆,如城口一般的小城有38个,如果一个一个的游,一个一个的写,至少可以写上十几年、二十几年。
等游完或者写完的时候,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个重庆人,我爱上了重庆,我的爱都在我的文字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