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7549|回复: 5

    城口县“旱改水”改出一片新天地系列报道(一)“一方田地”改出“四篇文章

    [复制链接]

    1280

    主题

    2323

    帖子

    69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99
    发表于 2022-9-6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粮食问题乃“国之大者”。如何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把关系群众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建设好、改造好?已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产业振兴等重点工作的必答题。

    “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就是答案之一。近年以来,城口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要求,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产能,以“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为工作导向,全面推进实施“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通过作好“一地一机”“一地两季”“一地三产”“一地四金”四篇“文章”,着力打造安全、健康的“城口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升水生农作物种植效益,积极推广机械作业,降低种植投入成本,助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县已实施“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9个,实施规模2100亩,产生新增水田面积1338亩。时值夏末秋初,正是满田禾稻转黄之时,处处可见“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胜景。

    一地一机  作好“快耕”文章

    农历四月、五月是犁耙秧田、蓄水围堰、栽植秧苗的时节。在此期间,城口多个乡镇,随处可见刚通过“旱改水”项目改造而成的水稻田中,犁耕机、插秧机左右穿行,满田回响的都是机器的轰鸣声,少能见到传统牛拉犁耕。除去提土围堰的数位老农,记忆中慢悠悠的老牛、挽着裤脚扶犁的汉子、弯腰退行插秧的村民越发稀少。而工作效率却是几何倍数增长,一台机器抵得上数十人的工作量。

    这样的场景源自于我县在“旱改水”项目中推行的水田耕作“一机化”操作模式。

    我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少有的田地大多不宜机械化生产作业,人工劳动成本较高,如何破局?

    立足于此,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结合各地实际,定制了“小型号、多品种、易搬运、好操作”的山地耕作农机器具,一大批微耕机、微播机等被投入使用,推动实现水田耕作“一机化”,从而降低水田种植投入成本,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机器投入了,技术服务就得跟上。经过综合研判,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积极协助市场主体在咸宜镇打造了一支专职服务于水稻种植的农机技术服务队伍,通过聘请农机专家指导技术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该农机队伍立足当地,广泛开展服务咸宜镇旱改水区域水稻种植与收割,为下一步全县推广进行试点;同时,积极投入全县旱改水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农机使用,让技术服务真正下沉到了田间地头。截至目前,该队伍已覆盖3个乡镇,机械作业300亩水田整治,为全县每年新增水田指标1000亩夯实了基础,每年预估实现指标交易资金2000万元。推动“旱改水”项目耕作效率、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农机队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还会打造水稻生产一体化基地,让机械发挥更大作用。”县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县规划自然资源局正积极协助市场主体在咸宜镇建立水稻生产、加工、销售和仓储物流一体化基地,配套健全犁耕机、插秧机、收割机、仓库等设施设备,负责全县区域农业设施设备调配使用和储存运输。“不久的将来,‘一地一机’将会贯穿整个产业链条。”

    一地两季 作好“扩产”文章

    城口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地处大巴山腹地,山大、沟深、坡陡,导致平地不多,稻田多沿山势开垦,大多数都是阶梯状的“巴掌田”,如何引水入田?当年的城口人想尽了办法,而通宵“守水”更成为许多人难忘的回忆。后来,随着商贸流通的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将水田“起旱”,栽种上了传统的苞谷、洋芋、番芍(玉米、土豆、红薯)“三大坨”,一年一季,遇上好年景,每亩作物收入也不过1000元左右。

    “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产能。”立足于这一目标,我县迈出了改旱田为水田、发展种植水稻等高效益农业产业的步伐。当前,已实施“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9个,实施规模2100亩,产生新增水田面积1338亩。涵盖了高楠镇、修齐镇、咸宜镇、左岚乡等多个乡镇。

    水田改好了,下一步就是做好“扩产”文章。

    我县最高海拔2685.7米,最低海拔481.5米,气候垂直变化较大,复杂多变的气温、海拔等条件特点,需要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经过多地摸索,“一年两熟”模式成为了最合适的“扩产”选择,所谓“一年两熟”模式,即在一块田中分不同季节种上两季不同作物。而最适宜我县的方式,则是“秋种油菜,夏栽稻秧。”油菜每亩收益1000元,水稻每亩收益7000元,经济效益比“三大坨”翻了好几倍。

     “其实‘一地两季’也可理解为‘一地四季’。”今年刚实施“旱改水”改造出100余亩水田的左岚乡,正在试行种植一季稻谷、一季油菜。该乡农业负责人介绍到,他所说的“两季”代表两季作物,“四季”则代表一年四季可拓展的产业,即“春赏菜花,夏种秧苗,秋收金谷,冬售油米。”如此一来,就能扩展出更多其他的产业收益模式,让“旱改水”的价值更加凸显。

    一地三产 作好“多业”文章

    今年入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城口这一方“避暑胜地”倍受外地游客青睐,东部片区的岚天、河鱼、东安、厚坪等乡镇人流如织,来自主城、达州等地的游客扎堆前往,数量众多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巴渝民宿现已是一房难求。针对这一现象,诸多城口本地人调转了方向,纷纷前往西北片区的巴山镇坪上村、高楠镇方斗坪等地避暑。其中,高楠镇依托“旱改水”项目区打造的“稻香人家”大巴山森林人家成为许多人的第一选择。

    “稻香人家”大巴山森林人家位于高楠镇黄河村,正处于来往“方斗坪”旅游景点的通道旁,目前正在经营3家、已办理营业证等待开业4家。这些“稻香人家”依托周边数十亩水田,主打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让游客可以观赏稻田美景、体验农耕项目、品尝特色农产品、拍摄原生态风景,寻找儿时的田园记忆。

    田园风光的旅游理念,让“稻香人家”的名声逐渐被传播开来。如今,每天都有游客接受他人推荐前去“打卡”体验,其中还包含了一部分外地游客,经营业主们一天比一天忙碌,而脸上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

    高楠镇以“旱改水”项目为依托拓展多向产业不是个例。目前,已实施“旱改水”项目的多个乡镇都以开始行动。纷纷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等需求,规划打造“梯田生态旅游带”“特色稻香文化旅游”等诸多产业业态,带动当地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如咸宜镇“旱改水”项目区建立了“鱼稻共生”基地40余亩,既养鱼又种稻,真正实现“一塘多用、一水多用”;修齐镇打造“旱改水”与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点项目——“一亩田”农耕体验园,拟修建网红水车、特色农耕谷草景观、木栈道、任河竹廊、稻蛙共生景观、稻田舞台景观和稻鸭共生景观,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久的将来,“一块水田、多种产业”的模式必将在全县遍地开花。

    一地四金 作好“增收”文章

      时间走到了初秋,满田的稻子慢慢开始向金黄转变。闻着空气中醉人的稻香,高燕镇红军村党支部书记谢正学满眼笑意,他知道,今年年底,村民们又能靠着这一季稻子得到“分红”了;不同于积极成熟的稻子,不远处的藕田中盛开的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慢慢开始衰败,但紧依着荷花田开设“荷香苑”大巴山森林人家的杨超也是满脸笑意,他说,花过了,藕就快成了,大家又能卖藕挣钱了……

    这是“旱改水”项目为红军村带来的变化,这些水田,让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盼头。作为最先实施“旱改水”的村子之一,高燕镇红军村已种植水稻和莲藕不止一年,这些年中,该村采用“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通过农产品售卖、支付租金、雇用贫困户务工、年底分红等实现了“一地四金”,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这是红军村的“一地四金”,全县范围类的“一地四金”则分为四个大类。

    项目激励奖补 。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以承担项目区耕地利用保护的农户或农业种植者、集体经济组织、乡镇(街道)为激励对象。鼓励对直接承担规模化粮食种植大户、经济合作社或农业公司进行激励。针对落实后期管护,保持水田水用功效,发挥项目效益的乡镇,进行不高于项目20%补偿耕地指标奖补激励金,奖补激励周期不低于3年。

    务工劳务增收。坚持走“生态、优质、精品”路线,配合支持产业大户,积极打造安全、健康的“城口县绿色生态食物品牌”,利用优质品牌扩大种植面积、扩充产品影响力,带动当地农民通过种植高品质水稻增加收入,同时,引进市场主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并得到每天100-150元劳务收益金。

    入股分红增收。通过“企业帮扶+地方政策支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城口绿色稻米”销路,提升市场竞争力及消费者的认知度,从而发展壮大各项目地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带动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参与入股,每年参与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可获得500-1000元分红金。

    金融扶持资金。充分利用金融政策,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对“旱改水”的产业大户进行金融助力,将市场贷款年利率由6.2%降至5.4%,让种植大户能更容易获得金融贷款扶持资金,减轻其资金压力。

    小小一块田,今成聚宝盆。一地生四金,增收不是梦!

    来源:掌上城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7

    帖子

    1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6
    发表于 2022-9-6 14:3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地方改得还是可以!有些地方还需要多努力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22-9-6 14:4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水田好哟,水稻亩产收益7000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7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发表于 2022-9-6 14:5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整治,是民生根本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7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发表于 2022-9-6 15:0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种地,确实不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
    发表于 2022-9-6 17:1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来了 丰收季节到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