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宜镇咸宜村驻村工作队员 徐迎银
心中有光 便无惧山高路长
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我当“老师”的第10天,早上9点,我的学生凡双便带着课本来到了咸宜村青少年之家,准备开启今天的学习。“嬢嬢,我想每天都来这里,你教我读书认字,我要是考了100分,就可以拿到水彩笔这个奖品,而且我长大了,就能继续读书,还能找到工作,就可以挣钱给爸爸妈妈买大房子……”凡双朴素真诚的愿望让我倍受感动,思绪也不由自主地飘回到第一次和他见面的时候。
20多天前,按照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安排,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需要再一次全覆盖走访所有农户,我也因此再一次到了凡双的家里——咸宜村2社的半山腰上,见到了他和他的爸妈。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家是脱贫户,共5口人,他的爸爸和妈妈年龄偏大,文化程度都很低,以打零工、种庄稼为生计,哥哥常年在外务工,目前家庭年收入能达到6万多,再加上享受了低保兜底政策,可以说一家人正常生活没有任何问题,目前存在的困难就是凡双的学习问题。凡双今年7岁,开学就上2年级,但是他的成绩很不好,好多字不会认也不会写,10以内的加减法也很吃力,基本已经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更别说和城里的同龄孩子相提并论。这10天的“一对一教学”,从不会认字到正确听写,从不会算数到主动解题,从沉默寡言到畅谈梦想,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带给一个农村孩子的变化。
大家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大山深处的孩子想要走出去,学习是唯一也是最好的办法。驻村这些日子里,我发现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在家里学习的时间几乎没有,大部分家长要不忙于务农,要不外出务工,要不水平有限,无暇顾及孩子,“手机、电视”成了孩子的第一玩伴,不仅荒废了学业,更有可能毁掉孩子的未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支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底色。如何弥补农村孩子基础教育的缺失,是我们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得不去面对解决的问题。一年多来,依托青少年之家、青春茶舍等阵地,我们驻村工作队开办了“四点半课堂”“青春夜校”,通过思想引领、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方式,牵起孩子们的小手,让他们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多彩童年,也通过他们回家拉起父母的大手,把文明乡风传递回家,引导更多村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回报家乡、振兴乡村,为乡村振兴“加油富脑”。
也许我这个“老师”只有1-2年的时间,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水车薪,也许一缕微弱的光照不了多远,但是我相信,心中有光,便无惧山高路长。“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乡村振兴,征途漫漫,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