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奕锋介绍,当前城口正全力推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生产规模达到1.5万吨,产值实现20亿元以上。
①构建全新标准化生产体系。从猪种选择、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引进推广优良种猪,提高养殖设施标准化,加强地源性饲料研发应用,提升屠宰加工和冷链配送能力,培育“生产+电商+旅游”新型作坊,促进生产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制定实施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建设分级分类产品标准和识别标志,提高城口老腊肉标准化水平,稳定城口老腊肉质量,丰富产品门类。
②构建全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产、学、研、金、用”五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技术公共咨询服务平台,组建城口老腊肉研究所、城口老腊肉地标产品赋能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为市场主体、养殖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和生猪养殖“保险+期货”风险防控机制,优化政府扶持和金融支持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③构建全新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积极开展质量安全、产品溯源、产品认证,建立城口老腊肉分级分类品质控制体系,全过程加强产品质量把控。开展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建立全产业链产品溯源认证管理体系,对生猪养殖、制作加工等主要环节实行溯源管理,通过“扫码溯源”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同时,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④构建全新品牌保护和营销体系。挖掘城口老腊肉文化内涵,优化产品包装、标识,深化品牌策划营销,健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分级分类”的品牌矩阵,推进城口老腊肉数字博物馆建设。建设集物流、集配、销售等功能的电商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直销、“线下”直营等方式,把城口老腊肉推向全国市场。并推出城口老腊肉分级分类标准,制定了黑标、金标、绿标三个分级分类产品标准标识。
⑤构建全新联农利农利益联结体系。推进城口老腊肉提升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完善生产组织方式,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农产品、生产资料、作业服务的利益分享机制,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分配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养殖积极性,形成“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
以上五大体系建设,在市农业农村委的指导下,城口县联合中粮集团营养研究学院、重庆市畜科院、西南大学等机构,已完成初步成果的研究开发,预计年底前全新的城口老腊肉将呈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