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口县双河乡店坪村村民桂真秀家的一片坡地里,革命烈士黄巨林长眠于此。每逢春节、清明、中元等节日,桂真秀总是会带着准备好的祭祀用品,到革命烈士墓前祭拜黄巨林烈士。日常行过烈士墓,也会顺手清扫落叶、擦拭墓碑、添培新土,以告慰英灵。
今年,已是桂真秀守护烈士墓的第38个年头。桂真秀说,只要她还在,她就会一直守候着烈士墓。不仅如此,桂真秀的儿子黄晓红也说,等母亲干不动了的时候,他将会接下这份责任,继续守护着烈士墓,绝不让烈士孤单。
桂真秀家与这位烈士,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
黄巨林,1924年生,1951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城口县公安队干部。1951年12月,他在追捕罪犯时光荣牺牲。1952年7月,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政府追认黄巨林为革命烈士。
黄巨林有两个女儿,一个早亡,一个远嫁,至今了无音讯,其墓地一直是同胞哥哥黄巨成在守护。而黄巨成是桂真秀的公公,自1984年桂真秀嫁到夫家,守护烈士墓的事情就交到了桂真秀夫妻手中。
记者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沿着一条宽约80公分、水泥铸就的瞻仰步道,来到黄巨林烈士墓前时,桂真秀正弯着腰在除卡在台阶石缝中的杂草。
“他是我们的堂叔,是我们的长辈,更是为国家牺牲的烈士,我们都为他的事迹感到骄傲,无论是照看墓地还是祭奠他,都是我作为晚辈应该做的。”桂真秀说。
都是应该做的。但38个寒来暑往、无数个节日里洒扫祭奠的坚持,又岂如一句“应该做的”这么轻描淡写。
尤其是近年来,黄巨林烈士墓经过重新修缮,管护范围从一座没有姓名的坟包变成了一座占地0.5亩的烈士墓、一条长约200米的步道;管护时间也从逢年过节祭拜、日常顺手清扫变成一周两到三次固定清扫。
“现在每逢清明、国庆等节日,总有人慕名来祭拜。我们把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也让别人知道,我们从来没忘记过为我们流血牺牲的先辈。”桂真秀表示。
对桂真秀而言,管护范围、管护时间的增加都不算什么大事,最大的挑战是清扫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弯腰起身。
“我母亲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频繁地弯腰起身很容易眩晕,烈士墓左右都是阶梯,我就怕她不注意晕倒了,我们还不晓得。”桂真秀的儿子黄晓红说。
即便身患疾病,桂真秀也没放下日常清扫这件事情。她告诉记者:“公公临终前嘱咐我们,逢年过节一定要像祭拜他一样去祭拜堂叔,我答应过他,我一定要做到。”
后来,即便桂真秀与丈夫离婚,在前夫离家未归的情况下,也仍然坚持清明、忌日祭祀和平日自发清理管护烈士墓,悉心保护烈士留存下来的荣誉证件。
1998年,村里修建村级公路,线路规划从桂真秀家往上200米的地方横穿而过。彼时放炮炸石开路,一块直径2米左右的巨石滚下山坡,径直砸中桂真秀家中堂屋,半边房屋砸出一个大洞,一众家具、证件被掩埋在废墟之下。
“她跟我们说,其他的都不重要,一定要把放着黄巨林革命烈士牺牲家属光荣纪念证的盒子抢救出来。”当时跟随来抢救的村干部丁尚鹏说,他们顶着细雨在废墟里找了三个小时,才在废墟之下找到被打翻的盒子,纪念证、户口本等证件四散在周围,通体沾满了泥污。
提及此事,桂珍秀摸着手中斑驳的纪念证,看着上面新封的塑胶,遗憾的叹了口气:“那时候没想到给纪念证封胶,这上面原本是有一张烈士照片的,如果当时封胶就不会被打散不见了,我们在房子里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可能压在石头下面了。”
据桂真秀回忆,那块巨石太重太大,凭借人力无法将其搬出房屋,只能原地挖坑将巨石掩埋在堂屋中,巨石下压着的一切物品,也随着巨石一起掩埋在黄土之下。
多年来,桂真秀精心管护着黄巨林烈士墓,妥善保存黄巨林烈士的证件,在最初无偿提供土地修建烈士墓后,又在2020年继续供地用于烈士墓改造工程。
要知道,对于桂真秀一家来说,这很不容易。离婚后,身无所长的桂真秀独自养大了儿子。现在,儿子靠打零工维持一家的生活,儿媳妇没有工作,两个孙子都还小,如果赶上儿子一时找不着工作,一家五口就只能靠着几亩田地自给自足。
2020年,双河乡政府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再次修缮扩建烈士墓时,在一次性给了桂真秀征地补偿1400元基础上,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其发放每月100元的烈士设施管护经费。
今年,桂真秀已经60岁。患有慢性病的她做事再也不如以前利索。今年春节,老人把儿子孙子一起带上打扫烈士墓。她就坐在一旁,看着儿子搬石头、扫垃圾、为纪念碑的字补漆,看着8岁的孙子为烈士上香、烧纸。
“我晓得她的意思,不仅我会继续守护着烈士墓,我的儿子也会一直继续下去的。”黄晓红望着高大的烈士墓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