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曾参加过两次高考。
念高中时,我有点偏科,作为理科生,数学和物理成绩比较突出,其他学科却较为一般。
进入高三以后,学习任务重,有些学科没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就干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复习:采取题海战术,花很多时间去做难题。
做了很多试卷,却缺少系统的复习,很多知识点记得都很模糊,模拟成绩也时好时坏,最终在高考时铩羽而归。
得知考试结果后,我一度很颓废。回想整个高中生涯,晨起背诵,挑灯夜读,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
直到我看了很多名师和学霸的分享后,才明白自己忽略了基础,用错了方法。思虑再三,我决定去复读。
复读的时候,我紧跟老师的节奏,以教材为主,一旦遇到对某个公式或某个知识点不清楚时,就返回教材相应章节,把案例、讲解、笔记,和错题一一对照。
每次考试时,我舍去自己做不出的难题,保证少丢能拿到的基础分,稳中求进。成绩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在第二次高考时如愿以偿。
两次高考,我所付出的时间差不多,复读时能多考出136分,最终考上心仪的大学,就是因为对基础知识足够重视。
事实上,再复杂的难题,都是由简单的题延伸而来;再困难的事情,都可分解为力所能及的事情。
很多时候,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基础不打好,一味追求高难度,无异于沙中建塔。唯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够融会贯通。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8岁时,梅兰芳开始学艺。起初,老师教他唱启蒙戏《三娘教子》唱段,他却很长时间也没能背下来台词。
老师很不耐烦地对他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梅兰芳深受打击,却并未灰心,反而更加苦练基本功。
他暗下决心:别人练10遍,我就练100遍。每天清晨,梅兰芳早早起床练嗓子,念道白发音不准,他就反复重来,直到满意为止。通过辛勤努力,终于过了台词这一关。
京剧表演最讲究眉目传神,可梅兰芳小时候眼睛近视,眼珠转动也不灵活。他听说看鸽子飞翔能够锻炼眼神,于是,每天除了练习功课,他还去观察鸽子,目光紧随着鸽子在天空飞翔的身影。经过刻苦磨练,他的眼睛也变得炯炯有神。
为了使基本功更加扎实,寒冬腊月的时候,他在院子里泼水成冰,然后在冰上练踩跷、跑圆场。无数次摔倒,无数次又爬起来。经过勤学苦练,他终于练就了稳健的腿脚功夫。
这些训练,给梅兰芳打下了扎实的京剧基本功,让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了一代京剧大师。
如今,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一个人的成名,变得更加容易。但一个人能走多远,还得看能力。唯有拿得出能力,才能托得住自己。
基本功越扎实的人,能力越突出,就越能从容应对各种难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面对困苦而不退,历经风雨而不倒。
我们都见过不倒翁这种玩具,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上轻下重,重心较低。其实,人生也是如此,任何事情,只有你练好了基本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是每个人一生的事情,基础越扎实,成绩越优秀。实际上,除了学习,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必须重视基本功。
我们常听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学习考试,还是工作生活,掌握好基础永远是核心竞争力。
生活中,总会有人想走捷径。然而,依靠捷径可能会一时领先,却终究是昙花一现。唯有把基础学好,稳扎稳打,才能行稳致远。
一个学生,如果连词句都记不住,怎么可能写出优质的文章;
一个厨师,如果连调料都认不全,怎可能炒出好吃的菜肴;
一个演员,如果连台词都说不好,怎可能演出好看的剧情。
那些看似容易走的捷径,其实,都是一条条死胡同,终究是自毁前途,终究会自尝苦果。
荀子在《劝学篇》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欲建高楼,先夯地基;欲成大树,先扎深根。
人生前路漫漫,好高骛远不如踏实磨练。
(本文被杂志《演讲与口才》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