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9班 徐淋莉
十年前,身为学生的我,无比憧憬未知的远方;十年后,身为老师的我,时常怀念母校的时光。
前不久,接到李老师的信息时,我正忙着摸排数据、上网课……
李老师在信息中说:“为了庆祝母校——城口中学80岁生日,需要向已毕业的、喜欢写作的、已经工作的学生征集文章。”
恍然间,我不禁感叹道:“我离开母校已近十年了”,于是,赶紧停下手里的工作,换下穿了几天的睡衣,认认真真洗脸梳头,端坐在电脑前,准备完成这一份时隔近十年的“作业”。
我在城口中学度过了六年。可以说,这六年是为我以后的人生奠基的关键六年。
2007年,我进入城口中学初中部,2010年升入高中。六年里,我有幸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学到知识,收获成长。初中的符美媛老师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热爱文学的种子;蔡泽平老师让我看到老一辈教师对工作的兢兢业业;高中的彭国富老师关心我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从未放弃过我最薄弱的数学;卫小曼、周兰英、屈长江老师让我感受到好老师的课堂可以有多精彩……时隔多年,有些人、有些事,其实已渐渐模糊了,但这些老师的名字、面容、课堂上的举手投足、经典言子,依然异常清晰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这,便是城口中学一大批好老师留给学生的记忆。
在所有老师中,我最难忘的、最要感谢的是高中语文老师:李敏。我们结缘于初三,他来代课。记得那是一次班级小活动,我第一次有勇气在全班进行展示,因为紧张,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但李老师却在第一时间发短信鼓励我、肯定我。我对他开始有了莫名的信任。我在作文里向他倾吐心声,他也总是给予安慰和开导。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老师可以如此细心地关心学生。
进入高中后,李老师再次成为了我的语文老师,这次不是代课,而是整整三年的相处。他为我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担任课代表、讲评作文、组织班级活动,甚至让我在七十周年校庆上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发言!
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我提高了能力,也提升了自信。
进入大学后,我一步步踏实前进,从学院的学生会干事做到全校的学生会副主席,主持了许多活动,拿了“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等很多奖项。大四的那一年,我开始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老师。于是,一边自考教师资格证一边参加公招考试,最终一次性通过两项考试,顺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六年。跟同龄人相比,我的成长要快不少。成为了区里最年轻的“优秀教师”;获得了市、区级多个一等奖;主持了全区多个大型活动;连年被学生评为“我最喜欢的老师”;今年还成为了学校最年轻的干部。当我面对学生时,总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我想,我的身上或许也有着李老师的影子。我把他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又传递到了我的学生身上。这,是传承的力量。
如果说,现在的我取得了那么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我的母校——城口中学功不可没。六年光阴,两千多个青春正好的岁月,我在这里学到知识、锻炼意志、结识良师。毫不夸张地说,是初三的那条短信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如果没有李老师的关注、鼓励,我这个出身于普通家庭、甚至是问题家庭的孩子又怎能有机会、有勇气一步步登上更大的舞台,收获更多的鲜花和赞美呢?
毕业多年,只要有机会,我总要回母校走走,也曾在李老师的邀请下为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故事。当我再次走进熟悉的教室,心中感慨万千:李老师有了新的学生,他当年的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学生,十年前,我也是端坐在教室里的一员,十年后,我便成为了他。此时的我正走在他走过的路上。只不过,我可能永远也追赶不上他的脚步。但我愿意一直追随他、仰望他。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拥有一大批好老师。我很幸运,在城口中学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老师。他们为我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我看到了“四有好老师”的爱心、担当和作为。在毕业的万千优秀学子中,我取得的成绩微乎其微。但我想,母校“自信自强、唯善唯美”的办学精神和老师们“踏实教学、关心学生”的师德师风将始终感染、激励着我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此刻,回忆仍如潮水般涌来。但我不得不停笔了。因为李老师说,文章字数在900字左右即可,我已经多写了近800字。李老师的话,要听。对母校和李老师的感激和思念,是怎么写也写不完了。
最后,祝福恩师工作顺利,祝愿母校日新月异。
周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