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1日是 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确定并发布 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 “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为了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 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 了解艾滋病该如何防治 知“艾”防“艾”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经过大约8~10年的潜伏期,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最后完全失去抵抗力,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机会性感染,病死率极高。 艾滋病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
血液传播包括——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因此,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体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前提下,与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性或异性发生性交,并伴有体液的交换,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感染艾滋病。 如果发生了不安全的性行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应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HIV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传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因此艾滋病女性如果怀孕,在孕前接受正规的检查和治疗,在孕期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将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率。
离开人体后,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8图带你读懂: 艾滋病的危害大吗?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哪类人群需要尽早检测? 确诊感染怎么办? 预防艾滋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关爱艾滋病患者我们需要怎么做? 来源:城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