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山谷时,依偎在群山环抱之中的治平乡岩湾村村民李清松的山地鸡养殖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开始热闹起来。 此时,李清松和妻子也已起床。端着鸡食,李清松走进了鸡圈,一只只羽毛乌黑的山地鸡昂首挺胸,踱着方步,朝李清松走来。 “今年3月份,我才开始喂养山地鸡,最多的时候圈里有两百多只鸡,陆陆续续都卖得差不多了,现在圈里只有20来只了,这些都是留着准备过年走人户送给亲戚的。”李清松说。 在今年以前,李清松还不是养鸡大户,而是一名在外务工人员。 前两年,李清松在石柱县一家工地务工。“一年少说也能挣到五六万元。”李清松告诉记者,他的家属患有心颤,自己几年前也因脑溢血做过手术,家里一年药物开支都要花不少,在工地务工虽然辛苦,但挣得多维持一家的生活不成问题。 近年来,因疫情,李清松所在的工地经历数次停工,他接到的活明显少了。“停工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得吃老本。”李清松叹气。 坦白说,李清松内心是想留在城里再找几年钱的,但现实是,他去年9月就踏上了返乡之路。 回乡之后,李清松原本想休整几个月,再出门找活干。他从多个工友那里打听到,受疫情影响,很多工地都没开工,去了也没有活可干。就这样,李清松也只能呆在家里。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治平乡惠民社区居民赖从军身上。 赖从军原本在浙江省务工,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他也回到了治平老家。 来自治平乡的数据显示,全乡共有41名因疫情返乡人员。 李清松、赖从军等人的就业、收入等压力,传导到了当地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治平乡把解决群众务工就业作为最紧迫的民生事项之一,因人施策,多措并举,促进返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治平乡山高谷深,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治平乡围绕全县“两种两养一融合”产业布局,立足城口山地鸡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探索以政府主导,养殖小区带头人、农户为主体的城口山地鸡养殖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治平生态散养山地鸡。 在得知李清松一家的情况,当地乡村两级干部多次到他家走访。在了解到他有想留在家乡发展的想法后,当地党委政府便鼓励李清松在家养殖山地鸡。 李清松说干就干,今年3月他修起了鸡舍,五天后治平乡政府就把第一批鸡苗送到了他的家中。 “第一批我买了七八十只小鸡,养成商品鸡后加上政府补贴,一只鸡应该可以赚到60多元。”李清松说。 在李清松的精心饲养下,他的山地鸡早已达到出栏标准,第一批山地鸡也已售完,净赚一万多元。 赖从军则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治平乡养老院务工。 除此之外,治平乡还结合目前修治路加宽改造、岩湾村公路硬化、阳河村公路维修等在建项目,吸纳返乡人员务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目前,全乡41名因疫情返乡人员已全部实现就业。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