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关乎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五大环保行动为载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发挥秦巴山区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加快培植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全面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构建生态优先新格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印发了《城口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2021-2025年)》《城口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等文件,开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城口的生态非常好!我们每年夏天都要到城口来消夏避暑。”来自四川达州的游客薛冬梅说。
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映射出我县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新成效,“巴山原乡·生态城口”已成为我县的金字招牌。
天更蓝。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工业、交通、扬尘、生活污染控制,1至12月,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60天,整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水更清。有序监管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任河、前河、中河水质达到或优于相应考核要求;全县无水质不达标河流断面,地表水水质整体达标率为100%,26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整体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山更绿。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路主干道沿线景观绿化和空窗区补绿,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县森林面积35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6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5%,两项指标均为全市第一。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矿山恢复与复垦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5平方公里,矿山恢复治理35.12公顷。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打造特色产业链4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52个,“山上中药材、林下山地鸡,坡上核桃树、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杂粮鸡窝地,火炕老腊肉、冷水生态鱼”的生态立体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加快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生猪、山地鸡“两种两养”特色产业,中蜂保有量13.2万群,中药材在地面积36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1300余亩,引进天宝药业、汇达柠檬等龙头企业67家,培育产业基地19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0个,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收。加强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两品一标一名牌”125个,成功申报国家级生态资源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2022年11月19日,我县被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点上,我县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守住守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底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过去一年,我县聚焦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区域联动机制,增强发展统筹性、协调性;健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体制,促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健全社会民生保障体制,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健全统筹发展和安全体制,推进地方治理体现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巩固优化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先后推出84项改革任务,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精准对接民生冷暖,老百姓的获得感再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三县一城一枢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