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叔叔,朱婆婆,你们母子俩可别因为这点鸡毛蒜皮家庭琐事伤了和气,这样不好!来来来,我们坐下来摆谈一下,让我们作为中间人给你们分析分析”。今年二月初的一天清晨,周溪乡大榜村网格员宁顺奎和片区民警在巡查时,听闻村民唐一海、朱永香一家人闹了矛盾,便赶忙上去劝说,没多一会儿双方误会便解开了。 这是周溪乡 “线上小院家、线下说事室”调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该乡以“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机制为主导,积极探索以村(社)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用,坚持以解难题、办实事为导向,让群众反映诉求有渠道、组织解决难题有抓手、党员发挥作用有载体,围绕“村民说事——现场答事——乡贤议事——干部解事——问效结事——群众评事”流程,有序推进“线上小院家、线下说事室”运行,在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保障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畅通说事渠道,响应群众诉求 安全饮水、扶弱养老、住房保障、看病就医……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不仅会给群众生活带来困扰,还容易引发矛盾。 2月16日上午,周溪乡双龙村村民顾永芝通过“双龙村说事室”反映堰渠渗水,无法灌溉农田。接到群众反应后,周溪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制定解决方案,经过近一个月的现场施工处理,堰渠渗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我们构建起‘线上小院家、线下说事室’工作机制,就是要让群众遇到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能有地方‘找个说法’,也让党员干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有平台。”周溪乡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周溪乡线上小院家将农户20—30户划分一个院落,每个院落明确一名院长,可以实现信息发布、活动通知、事件上报及处置、积分兑换等功能。线下根据产业、人文、地域等特点,成立了竹林息事、知心露姐、“稻”理服人等7个村级说事室,目的是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向上牵动乡各科室,向下延伸到各村民小组。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各村都没少在打通“说事”渠道上下功夫,将每周三设为说事日,各村五职干部具体负责接访工作,动员村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乡贤等积极参与,收集问题;通过“小院家”小程序线下方式进行通报,接受群众评价。既办好“网店”,又建好“实体店”,确保线上线下全覆盖,让“说事”渠道触手可及。 周溪乡党委书记张秀林介绍:“我们在周溪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暖心驿站专门设立了1个群众说事处,让群众不仅有地方说事,还能直接跟‘对的人’说事——遇到困难跟党员干部说,遇到法律问题找律师说,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说事的效率。” 强化联动调处,解决群众难题 “线上小院家,线下说事室”工作机制的持续深入推进,使得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办事从笼统要求转变为机制督办,大量具体问题在“一说一解”中快速解决。 按照“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机制为导向,该乡在各村搭建起平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形成集中收单、分流派单、盯办跟单、结果及时回单的一套“闭环”管理流程。 “接到群众‘说事’后,针对反映的问题,或指派给乡业务科室,或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或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议,涉及专业性较复杂事项邀请联乡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专业团队参与解决,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周溪乡群众说事处负责人介绍。 一般问题接单快速办,跨业务问题联合协同办,超职权问题上报办…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乡进一步完善“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在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着力强化乡村两级联动,形成“乡级有人牵、村(居)有人管、网格有人做”的生动局面;各业务科室之间协同联动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升;乡村两级干部变“坐衙等事”为“上门找事、主动问事、代为办事、闻事而动”。一切围着群众转、直奔问题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此外,从受理群众诉求开始,干部解题过程全流程公开,群众可以随时在“说事室”和“小院家”程序上进行查询。问题解决后,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及时回复给当事人。最后,还要通过微信推送、电话回访、走访等形式,征询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意见。凡是对群众反映问题“有问不答”的,由乡纪委跟踪督办,约谈责任人,把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纳入年度村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畅通百姓“说事”渠道,与群众“交心”;通过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堵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暖心”。下一步,周溪乡将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用心解题、用情服务,提升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