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进介绍相关情况 邹乐 摄
张国进介绍,大巴山位于中国西部,是国家中药资源最丰富、国家中药材原料核心产区之一,药材品种多、产量大、品质好。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被誉为“中国生态气候明珠”和“天然氧吧”。境内有药用价值中草药就达3800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中药材1000余种,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示范县”,建设“大巴山药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张国进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36万亩,产量达10万吨,产值10亿元。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七个一”。
一品:也就是全力打造“大巴山药谷”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已成功注册“大巴山药谷”商标,建立品牌授权、品牌管理、品牌建设等系列制度性规范。下一步,加入了“大巴山药谷”产业联盟的地区,只要符合商标使用条件,都可申请使用“大巴山药谷”品牌商标。
一约:与市药监局签订《推动县域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在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了紧密合作。2022年3月,城口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基地建设。
一院:与市中药研究院合作成立大巴山中药研究院,开展了中药材质量检测、开展道地中药材品种良种选育、品种质量评价、种子质量测试、种苗等级规格测试、规范化繁育与栽培研究等相关产业基础研究工作,收集保护100余份重要中药材种质资源;建立了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健康产业发展为一体的产、学、研多维度科技创新平台,并建立了中医药产业技术人才服务合作平台。
一园:大巴山中医药产业加工园获市经济信息委批准授牌,园区已入驻天宝药业、昭德堂制药、大巴山生物科技等10余家中医药企业,建设了中药饮片、成药生产、袋泡茶、超微粉等生产线,园区中药材初加工能力达3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1万吨。
一林:通过筛选优势特色品种、探索“国储林+”改革,积极培育优势林业中药材品种规模化发展,培育形成了淫羊藿、独活、云木香、连翘、天麻等优势发展品种,成功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一链:大力推进中药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贯通发展,协同发力。已探索出中药产业与科研科普、农文旅产业的融合路径。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突破1000家,中药材加工经营主体20余家,中医药文旅康养等延伸产业经营主体3500家,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一会:将于8月3日至4日在城口举行2023中国“大巴山药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中药材GAP推进大会。届时一批权威专家和渝川陕鄂15个市区县、10余家科研院所、100余家国内知名药企将出席大会。大会期间将成立大巴山药谷产业联盟、“大巴山中药材GAP专家工作站”,发布重庆市中药材GAP工作指导原则等系列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