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城口县境内地表水系发育,溪河密布,有大小溪河779条,多年平均降水量1228毫米,水资源量主要依赖于降水补给,受年际和时空分布影响,水资源利用率低、时有匮乏。近年来,城口县积极落实“节水优先”战略,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在节水载体、再生水利用、农田节水改造、节水意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高位推动,组织有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全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实稳妥的保障措施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共同推进节水工作任务落实,将创建任务和考核目标逐一分解,层层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确保了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宣传引导,人人参与。城市节水你我他,人水和谐靠大家。多样化宣传使节约用水成为机关事业单位、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和“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活动期间,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利用县级主流媒体、自媒体、微信、抖音平台等宣传媒介广泛开展宣传,同时通过阳光小喇叭、“节约用水、你我同行”少儿书信大赛、LED大屏、门头跑马屏、厅堂视频等形式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提高全县居民节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了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 条块实施,稳步推进。城口县结合县情实际,开展了一系列节水工作。一是节水型载体创建数量大幅提升。坚持把公共机构、企业、学校、小区等载体建设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并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以“示范点”带动“行业线”,再推广到全社会,典型示范引领全面创建工作。共完成60家党政机关、5家工业用水企业、3所学校和4个居民小区的节水载体创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二是再生水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开展县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再利用,采用达标排放水进行道路清扫和绿化灌溉等,提高了污水再生水利用率,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农田灌溉用水效率有效提高。城口县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并打造节水型灌区,推广水肥一体化,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四是工业节水减排明显。我县工业用水量为277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工业节水实行“三同时、四到位”原则。即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节水设施建设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同时,加大中水循环使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有效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五是管网改造漏损降低。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和老旧小区供水改造,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极大解决。六是加强监督监管。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各行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安装合格的取水在线计量设施,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依据标准收取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部分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手段和价格杠杆作用。 达标创建,成效显著。通过实施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增强了市民节约用水意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全社会从粗放用水方式向节约高效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工业用水计量率已达100%,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灌溉总面积的60%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下。 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全县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持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城口增添“水动力”。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