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3792|回复: 0

    城口:集体经济迈上“快车道” 乡村振兴展现新图景

    [复制链接]

    6139

    主题

    6226

    帖子

    2万

    积分

    服务组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积分
    22452
    发表于 2023-9-22 19: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立联合总社,打造集体经济“升级版”;创新乡村建设模式,实现群众就近务工增收、集体经济分红增收“双增收”;引进创客团队,夯实农文旅融合发展人才基础……在城口,集体经济迈上“快车道”,乡村振兴展现新图景。


    因势利导 成立联合总社 完善组织体系


    地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岚天乡,拥有百亩高山草甸“锅底凼”、万亩原始森林“黑老趴”、岚溪河等优美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92.9%,负氧离子含量2万个/㎝³,夏避暑冬赏雪,宜居宜游。



    依托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近年来,岚天乡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出乡村欢乐谷、欢乐水世界、大巴山蜂情园、钓鱼台等一批景区景点,2018年全乡年接待游客就超过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域发展不平衡、集体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收入形式单一等问题日渐凸显。“之前看着别的村产业发展又多又好,咱们村有些道路都还没有硬化,也有村民向我反映意见。”岚天乡三河村党支部书记汪德芝说。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成长的烦恼”。2021年7月,城口县第一个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岚天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以下简称“联合总社”)正式成立。“村民以现金入股到小组,再由小组代持,成为联合总社的成员。”联合总社理事长谢朝登介绍道。


    目前,联合总社共有3798名股东3411股股份。有了一个党组织领导、农民所有、共有共享共治、股权结构清晰的乡村振兴“大集体”,岚天乡全域生态资源整体开发、村民共同富裕就有了组织基础。


    联合总社成立之后第一项工作是完成闲置资产的收储。联合总社采用“先交易后结算”的方式收储全乡闲置农房55栋,有偿收回土地2.6亩,林地5.4亩。


    “完成收储后,联合总社成为资产的所有者,完成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的统一,再通过政府指导下成立第三方中介机构——岚天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将集体闲置资源交给有经营能力的公司、个人来开发,总社从中收取租金、分红。”县农业农村委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人张峨说。


    2021年,红岸村农户王坤华将自家闲置多年的房屋及周边林地以4.5万元价格有偿退回到组一级集体经济组织。组集体经济组织将资产交由联合总社,联合总社再用该资产对外招商引资,重庆山众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支付5万元获得该资产20年的使用权。



    随后,山众晓公司和联合总社合股成立乡村设计工作室,分别投入50万元将房屋改造升级成民宿,并取名为“晓屋”。“我们共同成立的设计工作室,联合总社占股10%,工作室后期承接的设计项目联合总社提取5%至10%作为收益。”山众晓公司负责人李珊说。


    山众晓公司负责晓屋的日常运营,联合总社不参与经营但监管项目经营流水,提取经营额10%作为集体收益。李珊说:“2022年7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解决1名农户稳定增收,集体获得100万资产的所有权,房屋溢价收益5000元,年经营分红约2.4万元。”


    通过不断探索,岚天乡集体经济组织切实带动困难群众增收,全乡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超过50万元,其中岚溪、红岸、星月3个村实现分红并兑现,吸引40余名返乡能人和民间艺人回乡创业,整合财政投入村集体资金131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引进市场主体合股联营孙家坝露营基地、记忆老家、水上乐园、落红溪慢时光等16个项目,有效盘活闲置资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举三得 创新发展模式 破解增收难题


    “陡坡变平地,小田变大田,还有一条机耕道,微耕机直接开到地里,有了高标准农田种地就是不一样。”村民周成燕高兴地说。据悉,“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能促进农作物增产10%以上。



    城口地处大巴山南麓,山高谷深、耕地稀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2022年就投入资金3035.63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94万余亩。


    高标准农田不仅让农业生产的“粮袋子”更实,还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我县将2020年至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8400亩全部交由项目所在村集体实施,覆盖全县34个村,村集体收益221.79万元,低收入群体用工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农民劳务发放比例不低于设计总投资的10%,实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弱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增收、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增收的“双增收”目标。



    “去年,我们村有40多名村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放工资59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62万,年底我们按照每股50元分红,每户基本400元左右。”修齐镇家园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余明松说。


    同时,我县还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用活村内闲置劳动力。“2022年全县62个村集体共实施农业生产统防统治3万亩,兑付62个村集体作业服务补助资金300.69万元,有效破解务工难和农户增收的两大难题。”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聚英才 引进创客团队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黄土墙、青泥瓦、石板路,木板阁楼、四方火塘、竹编装饰,在这里感受充满巴山原乡的建筑风格;从漆树种植、割漆,到漆成品、漆艺,在这里领略原生态野生大木漆的华美瑰丽;农事体验、织染布艺、木艺制作、彩叶绘画,在这里享受回归自然精心手作的乐趣……这里是北屏乡松柏村问山文旅综合体。



    2020年5月,松柏村集体经济组织对22栋闲置农房及周边30余亩附属用地进行收储,初步实现资源整合储备。“随即我们对10余栋大巴山传统穿斗结构院落进行了升级改造,既保留了院落的‘原汁原味’,又让‘旧房’符合现代的需要。”松柏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邹昌举说。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利用改造提升的传统穿斗木结构院落,立足地域自然生态资源和本土原生态传统文化习俗,问山文旅综合体先后引进山东燕筑、文森漆艺、髹七艺术、木有工坊、巴源研学、允妍农业等10余个创客团队进村共建共创,抚古琴、制漆器、做扎染、绘彩叶……大巴山深处满满的“文艺范儿”。


    “为了带动村民稳定增收,我们构建起‘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客团队+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以‘租金保底收益+利润二次分红+就业岗位增收’的利益联结新路径。”邹昌举说。据介绍,项目前期改造升级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收益8万余元,带动40名当地群众就近务工;成立大木漆产业合作社,带动漆农12人,年收入4万—6万元;通过房屋租金和设施维护、物流运输、宣传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12万元。



    北屏乡副乡长胡蓉说:“不仅需要吸引人才,更需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此,我们着力做好‘新村民’入驻、‘归村民’回引、‘原村民’参与的工作。”


    为入驻1年以上的合伙人颁发“新村民”证书,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共同参与村级管理、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事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打好“乡情牌”“感情牌”,成功引回5名在外成功人士和大学毕业生等返乡创业热情,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团结用好篾匠、木匠、漆匠等“土专家”“田秀才”,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参与乡村建设的激情,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来源:城口发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爱上城口,爱上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