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加强推进我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强大文化凝聚力。《巴山渝水记乡愁——红色资源媒体寻访行动》,今天的寻访人是来自重庆大学设计总院第三设计院的副院长靳桥,他将带领大家透过红军在重庆留下的一处处建筑遗迹,回望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红军在重庆艰难战斗的历史。大巴山腹地,重庆最北端。这里关隘、山寨、洞穴无数。这里历来是川东军事要地。这里,是城口。 城口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重庆最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有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那个动人心魄的年代,城口是重庆市第一个由地方红军攻占县城的县,也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 城口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里的这张县域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显示,城口县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主要分布在县城以西的广袤空间。 从城口县城一路向西,经过蜿蜒曲折的66道拐,海拔不断攀升。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就坐落在双河乡余坪村。这是一栋川东民居风格的四合院。 1929年4月,王维舟、李家俊组织领导的川东固军坝起义爆发,成立了以李家俊为组长的固军坝起义领导小组,从此拉开了川东农民武装起义的序幕。此后,党组织在城口、万源组建了城万红军,创建了川东游击根据地,后来,又改编成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亦称川东游击军。总指挥李家俊当年就在这座院子里招兵习武,设立前沿指挥所。1930年3月20号,以此为据点,攻克城口县城。 走进这座老城门,便进入自古以来城口的“土城老街”。现在,城口县的机关单位依然在这条街上星罗棋布。 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位于城口县城南门的碉堡梁,与土城老街毗邻。这里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攻占城口县城四个月后,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退居大山之中。直到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入川,才打败了川东北的军阀劣绅,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0月,红军挥师城口,建立了城口县苏维埃政府,城口由此被铸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版图。 “山高坡陡行路难,枪林弹雨打不断。背炸药、背枪弹,背去一片拥军情。背粮食、背伤员,背回捷报处处传……”一首首红军歌谣在城口流传至今。这是战斗的诗篇,是鱼水的深情,这是城口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光荣印迹。 一张明信片,写给过去,也寄语未来。“人民好坐江山”,古训言尤在耳,红军创业在前,领袖教导在心,我辈仍需努力。 这是一卷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这是一座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历史永远记得:1929年,城口就打出了地方红军的旗帜;1930年,红军解放了县城;1933年,城口迎来了红四方面军,1934年,成建制地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