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张军院长关于“执行条线要针对性加强学习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促进不断转变作风,把执行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好”的重要批示精神,重庆高院于2023年8月举办全市法院“我身边的鲍卫忠”主题征文比赛,通过挖掘和选树身边的先进典型,生动展示新时代执行干警担当作为、拼搏奋进的昂扬姿态和精神面貌,进一步增强执行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讲好新时代执行故事。
我院干警秦文平的作品在88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二等奖。本期内容我们将对秦文平同志的获奖征文进行全文刊发。
2021年10月21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突发疾病,倒在了办公桌旁。经过两天抢救,仍未能挽回这位人民法官宝贵的生命,年仅45岁的他永远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司法事业,离开了他挂念的爱人和孩子。他二十四年来始终扎根在基层,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边疆的司法事业和人民群众燃尽光热,他是百姓心中的“正义卫士”、英勇戍边的先锋模范。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鲍卫忠同志忠魂虽去,然精神永存,我们永远怀念他!以鲍卫忠同志的先进精神照映现实,可以看到就在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群默默奉献、矢志忠诚的“鲍卫忠”,大巴山腹地的草帽女法官--城口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张兰就是这群“沉默的鲍卫忠”中的一员。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用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可以概括城口法院执行法官张兰的日常工作状态。烈日炎炎下,她为了寻找被执行人跋涉于大巴山深处的羊肠小道,在茫茫大山中唱响执行“好声音”;农家院坝里,她耐心细致调解各类执行案件,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司法“正能量”。在辖区百姓口中,她还有许多称号,如草帽法官、泥腿法官……自1992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担任过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局长,在人民法庭、刑事审判庭、立案庭、执行局多岗位锻炼,张兰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知识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烈,在司法岗位上的三十一年间,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被重庆市高级法院评为“重庆市法院系统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被城口县委、县政府授予“城口县信访维稳工作先进个人”“城口县政法系统工作表现突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3年获“荣誉天平纪念章”。
2008年3月,张兰同志进入城口法院立案庭担任副庭长,主要负责涉诉信访工作。面对信访人的难听话、牢骚话,甚至是脏话、粗话,张兰同志却说:“他们认为自己受了委屈有一些抱怨是能够理解的,我们做信访工作要学会自动过滤掉这些脏话、粗话,要静下心来从信访人琐碎的抱怨中抓住信息重点,用诚心和耐心引导当事人解开心结,罢诉息访!”这样的“心结”张兰法官在立案庭一解就是八年。八年间,她用诚心和耐心解开了数百个信访人困扰多年的心结,赢得了无数发自内心的赞誉和感谢,涉诉信访连续多年呈现出无进京上访、总量大幅下降、重信重访大幅下降、违法信访大幅下降的“一无三降”的良好态势。2016年,张兰法官进入执行局担任副局长,毅然挑起了涉执信访化解的重任。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源头治理,实施台账管理、动态清零政策...在她的带领下,城口法院连续多年无一起涉执案件到市、进京上访,2022年涉执信访总量较之2016年下幅超过50%。为辖区和谐稳定和“平安城口”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执行工作翻山越岭、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但50多岁的张兰法官却始终坚持站在执行办案第一线,面对一些“难啃”的案件,她总是不惧艰辛、带头冲在最前沿。
申请执行人张某因工受伤经鉴定伤残程度为四级,判决生效后,因被执行人某矿业公司到期未支付其赔偿款,张某在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执行后,执行人员经调查发现该矿业公司已经停产,矿产品滞销,其银行账户无存款可供执行,执行人员穷尽执行措施前期执行到位仅为50000元。面对失去右腿需要大额资金购买义肢才能勉强行走的张某,张兰法官果断接手亲自带队执行,她考虑到被执行人销售矿产品渠道广且比程序性拍卖更能快速将滞销矿产品变现,一方面组织人手再次清点查封的矿产品数量并责令被执行人在法院监管下销售,一方面多番奔走助力矿业公司恢复生产。执行期间,她往返矿业公司20余次,每次均仔细查验买方买进矿产吨数记录,督促被执行人将货款汇入人民法院执行案款账户,最终成功扣划被执行人货款40余万元,挽救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困难家庭,也复活了一个即将停业破产的僵尸企业,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十分不便,为了寻找当事人常常需要步行几个小时。但张兰法官始终不惧艰难,时常带着草帽、踩着胶鞋,跋涉在大巴山的山野田间,查人找物、慰问送款,脚下沾满泥泞,心中全是人民。
2020年8月,本院受理执行一起子女抚养纠纷案,申请人向某与被执行人王某离婚时约定二个孩子由王某直接抚养,但在王某外出务工后,临走时安顿好的二个孩子私自跑回父亲向某家中,向某拒绝接收孩子并以要求王某履行抚养义务向本院申请执行。看到吃住无着落的二个孩子,张兰法官当即与外出务工的当事双方电话沟通,又向诉讼阶段的承办法官了解情况,并召集当地政府、基层组织、帮扶责任人和孩子们所在学校进行多次座谈,先是妥善安排好孩子的吃住问题,同时也解开了双方当事人因离婚留下的心结。正是这样雷厉风行、敬业为民的朴实态度,让她获得了人民的认可,都笑称她为“草帽法官”“泥腿法官”。
“刚开始听同事们说您好严厉,作为您的助理我初始还特别害怕,现在我觉得您特随和、特温暖!”这是刚进执行局的我给张兰阿姨交流时候说的一番话。去年9月,我进入执行局给张兰法官当助理,刚开始有的同事对我说:“给张局长当助理你可得小心点,她可严厉了!”其实张兰法官在工作上要求确实很严格,但是我在给她做助理的一年间,从来没有受过一句责骂,更多的是关怀和爱护。她总亲切的对我说“你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负责,要多听多问,如果工作上包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对我说...”,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不仅仅是对她的助理,对局里的其他同事也一样。
去年局里的一个年轻助理在办理一起抚养权纠纷时,执行内容是需要将孩子从父亲处带回交给孩子母亲,当事双方矛盾较大,这种人身性质的执行案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执行难度较大。这个案件当时挂在另外一个法官名下,年轻助理也只是在与张兰法官聊天的时候提了一句说下午2点要去执行这个案件,但当下午这个助理启程出发的时候,张兰法官早已准备好在院坝等着了,“这个案件有些特殊,我与你一同前去...”。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执行工作不言愁。张兰同志没有讲过一句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那沉默、温柔却无比坚强的人格力量,她对人民、对法律的赤诚之心,生动诠释了一个法官的信念与坚守,她是“沉默的鲍卫忠”“身边的鲍卫忠”,而全国法院这样的“鲍卫忠”还有千千万万个....
来源:城口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