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疏林时节,近日,记者走进沿河乡千亩白夹竹抚育示范基地,看见村民们正三三两两地在竹林中忙碌,清理杂草杂树、枯竹病竹,竹林的疏林改造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沿河乡是“笋竹之乡”,辖区内竹林资源丰富,全乡有笋竹资源9万亩,其中野生资源6万亩,包括白夹竹、巴山木竹以及水竹、斑竹、刺黑竹等,拥有发展笋竹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可利用资源面积约4万亩,主要分布在迎红、柏树、文丰、北坡等村。 但因传统竹林缺乏专业人员持续管护,导致竹笋产量不高。近年来,沿河乡围绕“1+2+N”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动笋竹产业发展,通过疏林改造,能有效改善竹林环境,调整竹林密度,促进竹林生长和产笋,根据实地调查,疏林后竹笋产量可达到一般竹林的4倍以上,且竹笋品质也有所提高。同时为保证疏林质量,沿河乡还邀请农技专家为农户开展培训,现场指导农户进行疏林改造。 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工程师、沿河乡产业指导组成员魏立本说:“我们的疏林改造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是砍老留幼,就是把三年以上老竹子全部砍掉;第二个是砍密留稀,使密度达到每亩1200株左右,也就是相邻竹子距离70~80公分;第三个是砍弱留强,砍掉长势较弱的竹子,保留生长较壮的竹子,提升竹林发笋能力。” 据悉,自2021年以来已组织实施疏林改造2次,累计用工人数50余人,产生务工收入125万余元,切实帮助当地群众务工增收。“现在既把竹林管起来了,增加了来年竹笋的产量,每次来还有一百多块钱的工钱补贴家用,我们大家都觉得挺不错的。”村民们一边疏林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产业发展节节高。沿河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沿河乡将继续加强笋竹品牌建设,提升沿河笋竹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新型竹业经营主体,组建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抱团经营;开发竹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康养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