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镇立新村位于城口县西北部,幅员面积1000公顷,拥有耕地87公顷,林地705.79公顷,其他土地126.8公顷,水域面积80.41公顷。立新村辖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54户915人,常住人口146户585人。立新村一组周家坪龙王沟属于典型的山陵丘壑地带,山坡地形复杂,地块零散,水土流失严重,田间道路不通畅,生产作业不方便,灌溉水源不足,群众生产耕作积极不高,大量土地有撂荒的趋势。 如何把坡耕地变高产田,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如何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是摆在当地的一道难题。 全民参与,撂荒地变“淘金田”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新村水土保持项目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由立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建,建设地点位于立新村一组周家坪,涉及农户25户。在项目开工前,县水利局驻立新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积极开展土地协调,召开集体经济组织股民代表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完善土地分户测绘,土地面积确认等相关资料。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组建了施工项目部及施工队伍,对项目的标准、进度、质量、安全及现场组织协调进行负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充分吸纳了本村及邻村的脱贫户、低保户、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共计120余人就近就地务工,群众务工收入达6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50余万元。 综合治理,坡耕地变“高产田” 立新村水土保持建设项目于2022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设历时6个月,共实施水保面积50.75亩,新修干砌石坎7500m³、排水沟650m、生产便路580m、新建100m³蓄水池一座、铺设φ40管道2400m,项目总投资264万元。一方面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配套了田间道路和坡面蓄水工程,保证了生产作业的畅通和灌溉,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地控制,蓄水保土能力增强;另一方面改善土块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将地块化零为整,改坡为梯,土地的使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项目实施后,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实现了耕地的平整优化,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不足70%提高到95%以上,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收益由原来的800元/亩提高到1200元/亩,收益增幅达150%,群众的积极性和认可度颇高。
成效凸显,“三跑田”变“三保田” 立新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龙王沟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达到旱涝保收、高产优产。坡耕地得到综合整治,过去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土”成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土”。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立新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因地制宜,铸牢保水固土之基。下一步,立新村村支两委将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积极引进优质市场主体、专业合作社等到村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发挥好土地利用率,努力把市场主体、专业合作社打造成农民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