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深处,晨雾未散。东安镇兴田村四方碑大巴山森林人家洞洞子岩农家院里,51岁的姜维安已开始了一天的战斗:给瘫痪的丈夫翻身擦洗、按摩、搬到轮椅上到屋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准备森林人家的食材,这样的清晨,她已走过2600余次。这位普通农妇用七年光阴,在方寸病榻间写下超越血缘的生命守护诗篇。
2018年初那个刺骨的寒冬,唐国福意外坠伤导致半身瘫痪。次年突如其来的烧伤,彻底击碎了这对重组家庭的生活。面对完全失能的丈夫、尚未成年的子女和12万元的外债,姜维安抹去泪水,将药罐与生计扛上肩头。
他是我的天,天塌了我就当柱。这个仅有小学文化的农妇,把中药典籍抄在烟盒背面,自创康复按摩手法。为防褥疮,她像对待婴儿般每两小时为丈夫翻身,经常把他推出门呼吸新鲜空气。七年间,丈夫身上从未有过异味,卧室始终窗明几净。当游客无意撞见藏在卧室的病人,她含泪道出的不是艰辛,而是感激,能守着他,就是福分。
凌晨四点,姜维安生物钟准时苏醒。先给丈夫喂温水润喉,再按摩僵硬肢体,趁着晨曦去菜园摘最新鲜的蔬菜。她的时间被切割成以分钟计算的碎片。夏季是最忙碌的,每天要准备避暑游客几十人的一日三餐,还要照顾丈夫,在游客早餐间隙顺道晒被子、整理卫生,深夜等游客休息散去才敢在灶台边打盹。
床头泛黄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护理要点:左侧肢体按摩需逆时针翻身要托住腰椎。为筹措医药费和他俩的生计,她开办起了大巴山森林人家,把病榻安置在储物间,只为不让丈夫错过每一缕阳光。游客们说,总能看到老板娘推着轮椅上的丈夫,在夕阳里细数山间流云。
在丈夫还能劳作的年月,这位继父曾徒步三十里山路,为继女送去住校的被褥。如今,两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每月准时寄回药品,视频时总说:妈,记得让爸看看外头的晚霞。”曾经被丈夫庇护的幼苗,如今成了支撑母亲的力量。女儿回家了总是要推爸爸出门散步、讲故事,虽然爸爸不能说话,但爸爸总爱用微暖、感动的泪水给这个乖巧的女儿回应。
村民自发组成帮帮团,旅游旺季轮流来帮厨,村干部上门服务指导接待游客,镇卫生院定期上门义诊。2023年农家乐收入突破8万元,姜维安却先还清了所有欠款:诚信是给孩子们最好的家教。春种秋收间,轮椅上的丈夫左手能动了,他随时用不灵活的左手握住姜维安的手,他支支吾吾的言语诉说着感激、感谢和不离不弃,饱含的泪花,感受这温情。
山风掠过姜维安斑白的鬓角,她正握着丈夫变形的手掌练习抓握。七载春秋,这个体重不足百斤的女子,以惊人的生命力将苦难熬成糖。当问及坚持的缘由,她望着墙上褪色的全家福:只要他还在,我们这个家就是完整的,有党的好政策,有政府的关心,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森林人家也会蒸蒸日上”。此刻,门前的梦花树慢慢绽放,仿佛在向这份朴素的坚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