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周溪乡卫生院,废物贮存超时48小时未运输且未申领联单,请核实处置。”7月12日凌晨1点,县生态环境局、县卫健委同时收到这样一条红色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由“巴渝治废”应用系统自动发送。
“巴渝治废”系统是市生态环境局贯彻落实数字重庆建设要求,深入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全面建立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全过程可追溯数字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而开发的信息化应用系统。“问题治理”版块于2024年7月在城口正式上线,该版块上线以来,共推送医废超时未运输预警、危废产废单位未纳管、生产月报未填报预警1171个。
近年来,城口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用数字技术守护绿水青山。让垃圾有了“电子身份证”,让河流装上了“智慧眼睛”,这场“数字+生态”的治理革命,正在让城口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滴清水,都有了更智能的守护。
县生态环境局、县卫健委接到预警信息的同时,周溪乡卫生院也接收到预警信息。该院通过核实预警的医疗废物批次号,发现该批次医疗废物为未办结的补录联单,通过与运输单位和经营单位沟通后完成了补录联单流程。随后该院在“问题治理”版块中进行处理并上传佐证资料,问题立即流转到县卫健委进行核实并销号。
这条预警顺着“巴渝治废”系统飞速流转,从市级部门直达基层,几小时内就完成了核实、整改、销号的全流程。
这是“巴渝治废”系统在城口的日常实践。据了解,“巴渝治废”系统中的“问题治理”版块,主要用于管理部门对固危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实现“发现-移交-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合计四大类46小类的问题预警。
“该版块上线以来,推送了1171个不同程度的预警信息,目前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巴渝治废”系统通过不断完善版块设置,实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管理台账、申报登记与转移联单信息化管理。通过预警预报,建立管理计划、电子台账、转移联单、经营许可等各类规则,帮助企业、区县自动识别管理问题、到期提醒待办事项。目前,我县7家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中,5家单位已将物联网智能称重设备接入“巴渝治废”系统,3家单位正在接入视频采集设备数据、1家单位正在接入工况采集设备数据。
走进县河长办,“智慧河长”系统格外引人瞩目,212处监控设备和AI报警系统监测着全县各处河湖、水库的情况。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久前,值班人员还通过该系统发现一起砂石乱堆乱码、占用河道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行洪安全及环境美观。值班人员立即联系相关执法部门到现场进行督促整改,平整河道、拆除违章建筑。目前河道已经恢复正常。
“城口是全市最早建设并投入使用‘智慧河长’系统的区县之一。”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为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城口县投资1154万元建成“智慧河长”平台,实行24小时河道监控和出境断面水质监测,构建智能体系联合线上巡河,实时掌握河道现状和河流水质情况,为出境河流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县河长办还主动联系下游四川省万源市水利局,分享“城口智慧河长”跨界河流监控,进一步推动联防联控工作,共护跨界河流水生态环境。截至目前,跨界河流涉河问题整改完成率100%。
近年来,城口大力建设“智慧河长”系统,紧扣“管河长、管河湖”两大主线,构建河湖全景感知、智能研判分发、联动协同处置、管河治河评价4个多跨场景,再造“预警—研判—分发—叫应—处置—评价”河湖全过程闭环监管流程,实现河湖一屏掌控、问题全量汇集、智能研判分发、多跨协同处置、一河一码评价,着力解决河湖监管难、问题发现难、协同处置难、闭环评价难“四大难题”,整体提升感知预警立体化、问题处置闭环化、河湖治理清单化、会商决策智能化水平,以数字化赋能河湖高效能治理。
2021年我县出现“8.28” “9.19”两次超标准洪水,县水利局通过“智慧河长”系统查看到巴山水库水位已接近681米,立即联合上游龙峡水库、中坝子水库全力拦洪错峰,进行水库群的调度,为下游万源地区紧急疏散人员腾出宝贵时间,有效地保障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城口县成为全市第一批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清零的区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2025年通过监控平台发现50余次违规垂钓相关线索,开展行政处罚20余次,发现非法捕捞行为3起,实现了智能化河流管理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垃圾不再“任性”,当污染无处“藏身”,当全县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数字化与生态治理的融合正在大巴山深处生根结果。
未来,城口还将继续加“数”前行,绘就更多“智慧图景”,让绿水青山成为看得见的美丽,留得住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