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鸭子有魅力 于 2020-9-16 09:31 编辑
2 m# B7 H# f$ ]: R, c/ W6 g( v. ^# j' B3 G. f! ~ a6 D3 Z
清晨6点,一位老人背着背篓,沿着村道前行,一步一步走得十分坚定。 这位老人名叫李禄合,今年69岁,是修齐镇白果村的一名老党员。当前正值丰收季,这是老人正在前往自己的老家,去收获这一年的“硕果”。 李禄合正在掰玉米。 记者 王小玉 摄
6 \3 [5 `) h% r* ?提起李禄合 % h3 J4 G+ [4 T t. w
周围的人都赞不绝口 @& g/ J7 w! @) P
奔着众人的好口碑 8 M9 E* n6 `4 g* t5 U
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 v' c0 z0 B' d$ G
" u) ?/ k. b7 ~9 f% i( ], J( e S: X. j0 I1 X5 N, V
“自己做得动的时候,绝不贪图享乐” $ ]0 K2 k( _$ |$ L. n
蜜蜂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蜂蜜的清香;农家土鸡咯吱咯吱叫,鸡窝里白花花一窝鸡蛋惹人羡慕;山坡上玉米已经熟透,正等着主人采摘;屋门前的坝子里,一家三代人正在各自忙着,温馨而和谐……
6 w/ I1 l. f5 p, o8 H, @: C 这样幸福的场景让人沉醉,而在几年前,这还是让人心酸的一家子。
% ~! H: d( W$ z- K; U
5 X4 V4 L$ M8 D李禄合正在取蜂蜜。 记者 王小玉 摄
u" T% z6 B7 X- s/ ]0 w
$ Y$ V/ Z5 J* F+ u8 z; J) l ( `2 J# k2 J6 {# Q, B
2014年以前,李禄合家有三个孩子在上学,妻子身患残疾,一家人的生计和孩子读书的重担都压在李禄合一个人身上,日子十分清苦。村上了解情况后,将李禄合家纳入建卡贫困户,给予相应政策支持,为李禄合家减轻家庭负担。 & C/ O. i! U4 U& m1 G9 S
2015年,大的两个孩子相继毕业,李禄合觉得自己不能再享受政策,要把它留给更需要的人,于是他主动给村里汇报,正式脱贫。
. R8 }- i$ G% u: g 2016年,儿子想要更好地照顾父母,坚持把李禄合夫妻俩接到城里生活。“在县城住了半年,我和老伴儿是浑身不舒服,不能挣钱还要白白花钱,我觉得太浪费了。”李禄合说起在城里生活的日子,没有过多留恋,“我和老伴儿都是苦命人,是闲不下来的命,还是要干点活,自己搞发展。” # w1 {5 i8 ]) L; I
2017年,李禄合和老伴儿回到老家,重拾锄头,种起了庄稼。但是传统农业显然已经不能跟上时代节拍。当时恰逢养蜂热潮,亲戚家可以引种,政府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李禄合当机立断,加入养蜂行列。
$ \ Q7 m4 L u* u 李禄合正在取蜂蜜。 记者 王小玉 摄
3 ? t' e. {1 ?6 f& y“养蜂最累的就是3-5月份,因为要给蜜蜂分桶,其中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很费神。”李禄合说起自己的养蜂岁月,其中虽有苦,但更多的是甜。2019年,李禄合取蜜200余斤,收入2万余元,可把他乐开了花。 / O7 g. ?, G: {0 J' h4 K$ e b: }
李禄合很有创业头脑,敢想敢做。他家的母鸡孵出小鸡后,连着母鸡一块出售给别人,用这种方法,他今年已经卖出了200多只鸡。“我们这是土鸡,品质好,而且连着母鸡一起卖,小鸡更容易成活,别人也愿意买。” 0 y. _# u" q3 j9 Y. B" P# c
养猪、养鸡、养蜂、种地……李禄合的365天没有一天是闲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李禄合生活的真实写照。 / A Z0 F- e9 Z7 d7 i' D
李禄合家的蜂箱。 记者 王小玉 摄 凭着自己的努力,李禄合在山下买了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我自己辛勤奋斗的结果,住着也舒心。” + F% c0 f3 m) g( E( A1 [$ {
新家离老家的距离也就20来分钟的路程。每天,李禄合往返其间,虽不再年轻,但走起路来绝不含糊,激流勇进的势头仍锐不可当。“自己能动的时候就坚决不靠后人,我要努力挣钱,争取发家致富,不落后于人。”李禄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一年的收入加起来大概有两万元左右,完全可以维持两个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李禄合正在装蜂蜜。 记者 王小玉 摄 7 p/ v4 i/ _% s- J* Y H; H/ u
2018年,李禄合荣获“脱贫致富光荣户”。
9 G& F9 V" b5 V+ _( X# V) N “李禄合作为一个建卡贫困户,也是我们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自己通过发展产业,每年挣两三万元非常轻松。这些年他通过自己的勤劳苦作,把自己的儿子、女儿都培养出来了,女儿还成了国家公务员,真的是很让人佩服。”据修齐镇人大主席谢柏军介绍,李禄合马上七十岁了,他却还要一直守在自己的老家,继续发展产业,希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再创造一些财富,不给后人增加负担。 李禄合将装好的蜂蜜取下山。 记者 王小玉 摄
, u( E8 N! L7 }: m5 h0 v8 [- p“只要一日身为党员,我就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1 b. Y, k5 n3 q$ M! k2 }( i' C' `
4 a+ q0 A. |6 A45年党龄并不只是一个数字。除了自己铆足干劲发展,李禄合对于全村的事情也很上心。 李禄合有20多年的村干部经历,回忆起那时候,李禄合记忆犹新:“当时条件艰苦程度是想象不到的,村民们也不理解,我们工作不好做。”但李禄合从来都觉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跨进了这个‘门’,就要好好做事,为人民服好务。”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仍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李禄合和老伴儿正在装玉米。 记者 王小玉 摄
$ a0 w! j( b b: D0 B5 b6 ?+ D+ @
( I2 R5 k( b; n; |7 W& d( c
“世界上没有比说真心话更困难的事,但也没有比阿谀奉承更容易的事。”李禄合说,“阿谀奉承的话不难听到,很多人都会讲,因为既不费力,也不用担心得罪人;真心话往往不中听,讲出来容易遭人嫌弃,吃力不讨好。但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虽然不懂圆滑与甜言蜜语,但往往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就是这样的人。”' G* m+ Y8 N1 P. K9 j' B9 s U
村里的会上,李禄合敢说真话,遇到不合理的地方他会据理力争,村民无理取闹时他会言辞灼灼,他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作敢当,“我又不怕什么,该说就要说。”
! P+ N# Y$ ~1 R* m 当然,“红脸出汗”是一个办法,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不可缺少。李禄合常常给村民讲政策、做思想工作,直到把村民说懂、说通他才肯罢休。+ \( Y& B% A' i- d
# N' v5 }# c* O' v/ z
$ p+ T: S f+ X9 r1 N2 z5 x
7 f! a4 l% b7 l% T m+ A* f
; L! e- G2 E4 C4 m g* Q[color=rgb(51,]正是因为李禄合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他很受村支两委和村民信任,他也因此成为了村里的一名义务监督员,负责项目建设、质量检测、财务审计等多方面监督工作。“既然大家信得过我,我也很愿意去做这些事。” 同时,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李禄合从未缺席过。他常说,“要想被人信服,自己就得首先率先垂范。” 李禄合新家的屋前晒着玉米。 记者 王小玉 摄 ) u7 K3 N/ Q7 x/ y: C% q
“李禄合作为一个老党员,是我们村里的模范和榜样,村里的发展建设他特别关注,也特别支持,尤其是修村级路和发展产业,很多时候他不光自己积极主动支持,还带头做群众工作。”谢柏军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脱贫致富光荣户”,他有很多事迹令人感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李禄合正在新家看电视。 来源:城口发布
5 w, v/ _- r6 b) ~: P+ w! O/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