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810|回复: 3

    【城口脱贫之路】易地扶贫搬迁: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复制链接]

    1508

    主题

    1787

    帖子

    5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9
    发表于 2020-10-12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新楼房,感谢易地扶贫搬迁这个好政策,让我们搬出了‘穷窝窝’。”这是城口众多易地扶贫搬迁户共同的心声。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城口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硬骨头”来抓,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据统计,城口“十三五”时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2971户10830人,2019年10月底,城口县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8个月完成搬迁任务,所有居住在“偏、远、散”处的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房,还通过就近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搬得出 ——兴配套,搬出穷窝安居乐业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曾受交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城口最真实的写照。


    搬出穷山沟,过上甜日子,这是我县高寒深石山区住户祖祖辈辈的“梦”。沐浴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我县在25个乡镇(街道)建设了47个集中安置点。一批又一批贫困群众挪出了穷窝、住进了新房、拔掉了穷根,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复兴街道红坪村友谊花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貌。 复兴街道 供图


    走进复兴街道红坪村友谊花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的5栋“小洋房”错落有致,安置点内村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广场等,水、电、气、网等设施齐全。


    该安置点是复兴街道红坪村2015年的易地扶贫整村搬迁安置项目。该安置点的102户搬迁群众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山沟里住了一辈子,有一天还能住进现代化“小洋房”。


    “红坪村地处偏远、山高沟深,村里交通闭塞,没有硬化的道路,没有任何通讯设施,没有一户有卫生厕所,大多数村民的居住房屋都是土木结构且年久失修的危房。”复兴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思考了多种帮扶方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红坪村实行了整村易地扶贫搬迁。


    红坪村、友谊社区的文体广场。 复兴街道 供图


    该安置点于2015年4月1日开工,2018年12月底完工并陆续交付使用,2019年春节,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实现了安居梦。


    搬迁户刘加春现在每天脸上都堆满了笑容,从以前交通不便的村落搬到了现在的安置区,由此告别了以前赶场买卖东西需要走几小时山路的日子。


    想起以前的日子,刘加春感慨:“我们以前的房子是‘大落大漏、细落细漏’的木板夹心破土房。现在出门就有小超市、卫生室,路、水、电、讯等设施都很畅通,孩子们上学也更方便,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稳得住——强服务,住得舒心住得放心

    高燕镇红军村三步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户的“一分菜园地”。 高燕镇 供图


    高燕镇红军村距离高燕镇场镇半小时车程,地势开阔、民风淳朴,因常年受交通瓶颈制约,经济发展滞后。全村共有919人,其中贫困群众216人。近年来,高燕镇将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全镇贫困群众住房情况全面摸底排查,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切实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高燕镇红军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今年7月30日,红军村三步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正式竣工,让原本居住在半山腰上的9户贫困户搬进了新家。


    覃洪江家的农家乐正在营业。 高燕镇 供图


    今年43岁、高位截瘫的村民覃洪江,原住在高燕镇长田村和红军村交界处,交通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很不利于身体恢复。今年8月,覃洪江在亲戚邻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告别了住了几十年的危房,从高山上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家里更是乘上红军村旅游发展“东风”,开起了“三步梯”农家乐。


    全家搬进了新居,生活也有了起色。覃洪江的妻子龚佑美脸上挂满了笑容,她说:“这房子不仅有客厅,还有卫生间,空间又大,设施又齐,我们更要奋发努力,用新气象新作为迎接新生活。”


    覃洪江家的农家乐正在营业。 高燕镇 供图


    覃洪江一家,只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冰山一角。


    搬得出,更需稳得住。群众陆续入住安置点后,我县秉承“搬迁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着力探索集中安置点的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坚持“挪穷窝”与“挪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行,在改善搬迁群众住房条件,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同时,依法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屋不动产登记证,保障群众各项支农惠农权益。


    坚持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为统揽,推进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安置点社会治理和融入,为其提供思想引导、技术指导、生活照顾和信息反馈等服务,切实帮助搬迁群众迅速融入发展之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无微不至的后续服务工作,真正稳住了搬迁群众的心。

    能致富——换穷业,多措并举助力就业创业

    做到了搬得出,如何才能稳得住、能致富?


    全县上下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全面摸排劳动力就业需求,建立信息台账,深入推进“七大农业产业扶贫行动”与区域性特色产业,通过创办扶贫车间吸纳、劳务输出转移、一户一策发展“微产业”等路径,实现转移创业就业、产业扶持全覆盖。


    修齐镇枇杷村梓栮塝集中安置点旁,一望无际的稻田,风儿徐徐吹来,摇动稻穗沙沙作响,稻浪连绵起伏。修齐镇 供图

    在修齐镇枇杷村梓栮塝集中安置点旁,数百只麻鸭在连片金黄的稻田里游走。


    修齐镇枇杷村梓栮塝集中安置点旁,一望无际的稻田,村民正在收割。 修齐镇 供图


    “这是我们致富的金疙瘩。”搬迁贫困户孙自刚说,镇上充分利用本土地理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稻田鸭”、花菇等高效农业产业,仅2019年,就为30名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务工收入110余万元。


    在咸宜镇丰口安置点,该镇通过企业回引的方式,引导咸宜本地人回乡成立赢川服饰有限公司,解决近100名搬迁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

    除此之外,我县为切实解决搬迁户“菜篮子”工程,政府统筹资金,安排各乡镇在部分集中安置点周边,通过流转集体地、整理撂荒地、利用边角地等方式,为1209户集中安置搬迁贫困户准备“一分菜园地”。


    没有一种梦想,比摆脱贫困更加让人豪迈壮阔、意气奋发;没有一种幸福,比告别“穷窝窝”搬进“小洋房”更加让人安逸舒适、幸福满满。从开始的搬得出,到如今的稳得住、能致富,城口全县上下绘就出了一幅幅易地扶贫搬迁的美丽画卷。



    来源:城口发布


    ( J' Y+ _* G. C' P* P; 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64

    帖子

    5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86
    发表于 2020-10-13 09:3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家乡越来越好了!3 {! @; y& d, F  N0 B-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6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68
    发表于 2020-10-13 16:4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得飞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6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68
    发表于 2020-10-13 16:4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得飞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