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搬得出”“稳得住”,还要“逐步能致富”,做好“后扶”这“后半篇文章”,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肖学号是厚坪乡麻柳村村民,2017年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在县易迁办队员和乡镇干部引导下,利用新房开起了“大巴山森林人家”,一年的纯利润达到2万元,经过两年多的经营,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一笔存款。他说:“这样的日子,是以前住在半山腰的老房子想都不敢想的,多亏了易地扶贫搬迁这个好政策!”
肖学号,是县易迁办做好“后扶文章”的典型代表。县易迁办坚持将后续脱贫产业和就业扶持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重点,务实做到强化后续扶持“换穷业”。
采取“普惠+特惠”方式,整合政策激发内生动力。相继出台、完善系列政策,加大搬迁贫困户产业就业扶持力度,激励搬迁户依靠自身条件发展后续产业,效果明显。
采取“指导+服务”办法,多措并举助力就业创业。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需求)信息台账,采取多种路径,带动搬迁户创业就业6105人。
采用“主导+特色”模式,发挥优势扶持后续产业。全面推动“七大农业产业扶贫行动”,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所在村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一户一策发展“微产业”,共计扶持搬迁贫困户产业发展2235户8332人,做到了产业扶持全覆盖。
“‘后扶’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将一直在路上,让更多搬迁群众切实得到实惠、真正实现致富。”肖冬辉的话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