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伯承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之一,也是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之一。他的盖世战功不必多讲,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咱们来说说这位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19岁嫁给44岁的刘伯承,生育了7个子女,一生辛苦;后来她又照顾了重病的刘帅达13年之久,刘帅去世后,她却请不起一次客。也许你会问,做为刘伯承元帅的夫人,待遇一定很高啊,怎么还请不起一次客?你还别不信,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刘帅夫人令人尊敬的不寻常的一生。
5 G8 F8 t. x1 A& i' X, o2 h% ] (一)刘伯承的前两位夫人! M! k/ j) Q$ u, q2 |& w6 |0 @: ~
刘伯承于1892年12月4日出生在四川开县(今属重庆市开州区)。他13岁就被父母定了娃娃亲,但当时性格倔强的他不想接受这种没有感情可言的婚事,为了抗婚,他曾“自毁”其容。可女方不管,就看中这小子了,以为此人有富贵命,是非他不嫁。于是在祖父母和父母的强制下,刘伯承只有认命。$ W* y3 q7 i! |
刘伯承是在18岁娶了16岁的程宜芝的。当然程宜芝也不是很普通的女子,因为那时候,一般农村妇女连名字都没有。他们的婚姻尽管有很大“硬贴”的成分,但婚后的程宜芝贤惠能干,而且很懂处理感情,还为刘家生下了一个儿子刘俊泰。所以,拥有几亩薄田的夫妻俩的生活还是蛮幸福的。如果不是后来刘伯承参加革命,也许他们将这样平安或者平淡度过一生。
y$ d9 R: n% ^1 z# | 但后来辛亥革命爆发,胸怀天下之志的刘伯承再也呆不住了,他要出去闯。他说:“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能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于是他慨然剪掉辫子,离开了自己的小家庭,参加了川军。4 I; j ]7 n* V1 m/ `
刘伯承的军旅生涯很顺利,他参加过讨伐袁世凯的战斗,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是得到孙中山先生赏识过的人。后来刘伯承还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等,他的革命之路再也不会回头了。( A) c% N0 s2 v8 h* q. m
这样,长期在外征战的刘伯承就同家里失去联系,和结发妻形成“离异”关系。这其中还有个原因是,他参加共产党后,曾被他的儿子告发过(其子不务正业,还染了不少恶习,比如吸毒等)。& v) B# N- w2 d9 P8 P
1930年,刘伯承到上海搞地下工作,为了工作需要,他化名“林直木”,以教授的名义娶了一位名叫吴景春的女子为妻。这次婚姻的历史记载很少,因为这纯属革命的需要,其妻连他的党员身份都不知道,也没有留下子女。1932年,刘伯承到苏区,担任红军参谋长,后曾参与红军第四和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在烽火岁月中,他同第二任妻子也失去了联系。) r+ u) ~4 Y6 Y0 L
(二)邂逅长征路% y( M% G; G3 d
后来刘伯承又参加了长征,在长征途中,他遇到了第三位妻子。
+ \1 v9 ?) T: u) @, V3 j 刘伯承在长征途中,先后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强度大渡河等著名战斗,使他威名远扬。
$ F. I' _; O$ L9 l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刘伯承同朱德、林伯渠等人前往红四军驻地慰问将士。这时,女战士汪荣华第一次见到了刘伯承。# t: b3 ]( h8 u i3 r3 W1 B
当时刘伯承将军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身材魁梧,步伐稳健;与众不同的是,他还戴着一副眼镜,这使他在威严之中还颇显儒雅风度。汪荣华不由得对刘伯承多看了几眼,并问身边的局部参谋,这位将军是何人?
8 ~2 [' h$ f5 P! z/ { c 参谋回答:“这是我们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将军啊,你难道不认识吗?”- k- g, F, b* g0 [! X
汪荣华一惊,这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当时才19岁的她早就是刘伯承的超级“粉丝”了。
+ ~5 `$ M8 x: ` 汪荣华是安徽刘安县郝家集人,1917年出生。她自幼家贫,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很有上进心,13岁就加入少年先锋队,这比刘伯承觉悟得还早。1931年5月,汪荣华参加红军,并任红四军12师政治部宣传员。1935年3月,她担任四川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副局长,此时她才15岁,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她随红四军主力参加了长征。
, f3 L" }. D) l- e* p/ v 汪荣华在长征途中,也曾爬雪山,过草地,既是宣传员、战士,又当过救护员,也是很有资历的。
, i* d* ~( u) C+ n1 l8 l 此时面对自己的偶像,汪荣华的两眼发出别样的光彩。
n6 q4 k: D3 h3 H2 i& T4 T 无独有偶,当刘伯承第一次见到汪荣华时,也被这位卓尔不群的少女所征服。因为久战沙场,长年同妻子失散,他已经对男女情事失去“记忆”,一心扑在革命上。但此时,面对汪荣华,他被焕发出了一抹青春。/ j _. Q7 |& m
有的人天生丽质,她的美不会随环境的恶劣而变质。汪荣华就是如此。别看在长征路上,缺吃少穿,战火弥漫,但她仍然无与伦比:她身材苗条,亭亭玉立,五官隽秀,鼻口轮廓分明,眉毛细细长长的,眼睛睿智而富有神采……
& e G8 u3 w# ?9 z' D8 c. j/ K4 ` 此时的汪荣华被刘伯承只一眼就深深地记住了。
% d1 @, J% i$ v& L, K/ v' s 汪荣华在长征途中曾穿越三次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她负责开展群众工作,第二次她被调到总参谋部第四局工作,这样和刘伯承的见面机会多了起来。1 h( X$ p( N8 a4 y" F; N
过草地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在蒙古大草原上骑马游玩,或者在草地上打个滚那样惬意,这是长征路上最严峻的考验。所谓草地其实都是大面积的沼泽地,到处都是长满野草的水汪汪的野地,但你却找不到一处干净的水源,你照样缺水;地上不长粮食,野菜也基本上都是不能吃的,许多都有毒。许多战士们吃野菜,脸都吃肿了。吃野菜吧,还极度缺盐,野菜就很难吃。如果找不来野菜,只有吃草根。当然有的人干脆把皮带煮吃了。问题是,真牛皮皮带并不多,人造革的皮带滋味可不好,而且一个人只有一根。这日子想想都可怕。
# s5 @1 S# z d+ D 还有,一到秋天,草地里就非常寒冷,但此时还不结冰,到处都是臭泥潭。战士们行军时,一不小心就会踩在泥潭里,并且很快就会陷进去失去生命。
* `2 z! v }& I6 Y- F 汪荣华就亲眼见过战士们为此牺牲掉。她还见过一匹战马。它虽然避开了杀掉被吃的命运,却不幸踩在了泥潭里,往下陷。眼看马的庞大身躯一点点消失,只剩下马脖子了,只剩下马头了,只剩下上扬着的马嘴了,可她和战士们却没有任何办法,谁敢向前一步,必然也要掉进深渊……$ }! u: |! t7 P( b$ n2 j$ h
过草地是汪荣华一生永远的悲伤的记忆。可后来,这又成了她温馨的回忆。因为他此时遇到了刘伯承,她永远的爱人。
7 ]& K. R; d- b. K5 |# m3 s% l. ~) \ (三)携手革命路8 J: c% U6 ]: `0 C
能成功穿越草地的人都不是一般人;能成功穿越草地的女人,更不是寻常的女人。
4 E- i. F# B% c9 s6 L/ ^ 刘伯承曾经亲眼见过汪荣华过草地的样子。但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雄赳赳气昂昂——6 K7 D/ t9 p: K. M
那天汪荣华随着队伍一瘸一拐艰难地走着,显然腿脚受伤了。于是刘伯承上前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汪荣华,女士优先,这也是一种绅士行为。汪荣华一时很感动。但她犹豫片刻便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不是她不愿抢长官的坐骑,而是她认为刘伯承毕竟上了年纪,不是一个小伙子了。于是她挥挥手,凭着坚强的毅力继续前行。刘伯承对她打心眼里佩服。
, Q* l9 f# N' t& N5 w% b: S8 m 此后,刘伯承一直很关注汪荣华。当然她表现得很优秀,做群众工作她很热情;护理伤员她很耐心;需要战斗时,她冲在前面。
, @3 O% _) k2 j- k 刘伯承对汪荣华的感情也在迅速升温,他找机会帮助她提高文化知识,提高革命觉悟。汪荣华也在尽自己所能帮助刘伯承。
2 S' P! q( D+ ~/ d 那时,图谋不轨的张国焘曾一度拉拢熟读兵法、英勇善战的刘伯承。但刘伯承立场明确,不为所动,并且对张的分裂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为此,张国焘对他多方排挤打压,甚至撤销了他的军职,调他到红军大学当校长。 J: p! T$ g7 I( F+ I
汪荣华对这一切看在眼里,对刘伯承的的气节十分钦佩。那段日子,她经常一个人跑到红军大学看望刘伯承。看着日渐消瘦的将军,她很心疼,就不顾旁人的闲言碎语,主动为他洗衣服,打扫房间。在刘伯承最失落的时候,汪荣华给了他很大的慰藉。! F/ r/ D+ [' ~: f
刘伯承很喜欢汪荣华,但因为和对方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年龄悬殊较大,很难表白,于是他只有给对方写信。他很郑重,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写。他一连写了好几封求爱信。
5 S, j0 P5 U1 A$ k k 汪荣华收到刘伯承的信后,当然很激动。这是她的初恋,而且还是她的偶像,她当然要把握好机会了。只是,她还有点担心。因为她不仅级别低,关键文化也低,她只度过3念书。刘伯承不仅会打仗,而且也是正经军校毕业,熟读《孙子兵法》的人物啊。: J i: P V. \ f: o* j
不过汪荣华可不是一个很自卑的人,她直接给刘伯承敞开了心扉,我这人文化不高,没有任何家世背景,你看着办吧。$ N. P* L- a2 F3 X* {
刘伯承哈哈一笑,这不算什么,本人也没啥,家里也很穷,而且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上…… R2 M+ Y/ [. c0 D' t! w F, L
原来刘伯承在13岁时,曾经跟他父亲一块去求功名。父子俩到城里考秀才,双双中榜,结果被除名了。原因:他的祖父当年为了挣钱养家曾做过吹鼓手。结果,刘伯承的父亲一气之下,积郁成疾,不久就去世了。刘伯承也只有在家干活过穷日子了。" g' n+ @8 p+ N
大家都是苦命人,因为苦,才出来革命嘛。于是相似的命运,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6 k- a; t4 r: ~6 g) Z
1936年秋,红军三大主力即将会师之际,刘伯承和汪荣华举行了婚礼。这场婚礼土得掉渣,除了一张破木板床外,屋里啥也没有。当然,在那个条件下,老刘连件新衣服也没有给新娘子买,他意思是,反正新娘就是新娘,买不买都是新的,谁敢说是旧的?呵呵。当然咱们的汪荣华美女也毫不介意,干革命,要的就是这个味! X8 Y @* b8 E; l. h& F$ M
婚后数日,汪荣华和刘伯承继续走长征,这次是标准的携手前进了。但不久,他们遇到了一次险情。5 @5 E2 `) I* K% a! z. A
这天,他们正翻越一座大山时,空中突然传来一阵飞机的声音。刘伯承判断出是一架敌机朝我军飞来。
; {7 `/ t3 U: i& B( W6 j “隐蔽!”刘伯承命令道。话音刚落,敌机已经投下了炸弹。一阵轰鸣过后,有不少战士都负了伤。汪荣华的小腿上也流血不止。可她毫不在意,竟到处寻找刘伯承,此时她最担心的不是自己。
$ j& K8 c+ ^) u8 z1 u2 w( @% \ 刘伯承也负伤不轻,他伤在臀部。为了不让妻子伤心,他索性坐在地上,说,“我没问题,小汪,赶快跟上部队!咦?你的腿也负伤了?怎么样啊?”0 H3 N8 J. [7 G; ?" w
汪荣华的腿还在流血,连鞋子都染红了。可她不顾自己的伤痛,坚持去搀扶丈夫。但刘伯承要让她先走。9 [0 k7 L; v* m' r2 l; f
汪荣华说,不,你不走,我也不走。要死死一块!
" u8 b9 ?$ u1 S# U! ^ 刘伯承是真的站不起来了。他只有下了死命令:你必须走!你才19岁,革命的路还很长。你必须给我活下去!
0 v9 k6 P( _, d* R8 Y0 D 他接着温柔地说:“我有经验,我会隐藏好自己的。如果你没有伤,可以搀扶着我走;可你看看你的腿,这样怎么行?我求你了……”
: u* }- o: W* h' N 汪荣华无奈,她明白丈夫的意思。再说,她也不能违抗长官的命令。她只有转身。走了数步之后,她再次回头,看了看重伤的刘伯承和唯一的警卫员,说:“你们可千万要隐蔽好,我追上部队,会让救兵来的!”8 Z k. D$ `) O* ~
汪荣华狠狠心,走了。3 v6 i. b% ?6 v( l# ? I
万幸的是,汪荣华刚走不久,收容班长白高山带着全班战士来营救受伤的战友,他们发现了刘伯承。当刘伯承站起身时,他的身下留下了一片殷红的鲜血……
5 {- S' U9 w9 T( r 当时没有马,也没有担架,刘伯承在两位战士的搀扶下艰难地走着。走了两公里后,他们遇见了汪荣华。) h' m; k" l: R) q1 U$ V; z
汪荣华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几十分钟的分别,对于她来说似乎经历了一场生死别离……% q6 n5 T& {3 e( R) a8 \9 G; a
不久,受伤的刘伯承被大家带到一个小山村(如今叫洪堡村),汪荣华敲开一户农家的门,让老乡临时做了一副担架给刘伯承。汪荣华为了答谢人家,还留下了一块钱和自己的一个小皮箱,后来这个小皮箱一直在这户农家收藏着。% ~' R ~# ^3 A2 o' Z2 D
到延安后,汪荣华去抗大学习,刘伯承给予了她很多指导。此后,抗战爆发,刘伯承率军渡过黄河作战,汪荣华仍留在抗大读书,一直到一年之后,夫妻俩才又团聚。但在此后的战火岁月中,汪荣华和丈夫仍然是聚少离多。
) c' H$ T( k/ H. x( T* \# C3 P+ U 他们夫妻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1939年3月。当时正赶上日寇进攻,刘伯承要率军参加反扫荡战争。眼看妻子要分娩了,但他不得不上战场,只有从兜里逃出5块钱,叫妻子自己买点营养品。不久,在前线的刘伯承得悉妻子生下了个儿子,十分兴奋,抽空给汪荣华写了封信,还给儿子起名叫刘太行。' \! v3 S/ E) [, F4 L7 ^, J8 k7 C
汪荣华生下孩子之后,把孩子寄养在农民的家中,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h9 r `9 B8 d' s/ V7 a
(四)最后的相濡以沫2 n f& x: p" m1 e' x( o# H( T0 E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汪荣华这对革命伉俪继续携手,他们夫妻恩爱,又相濡以沫走了30多年。! N7 }3 U2 o4 O" [+ ~* R8 r4 C) Q) g) W
1951年,刘伯承在南京创办军事学院,汪荣华带着孩子到南京同丈夫相聚,他们才过上安稳的日子。刘伯承在南京时已经近60岁,身体状态下降,但他为了教学工作,为了给国家培养军事人才,仍不停地操劳着,经常工作到深夜,致使他患上了高血压等病,经常头疼。汪荣华带着四个孩子,操心丈夫,又操持家务,也十分疲累。3 ~5 d; G$ W8 J6 B/ o" O
在之后的数年里,汪荣华又生育了两个孩子。她总过生下7个子女,3男4女,其中长女刘华北在6岁时,被敌人杀害。因为刘伯承年纪大,而且工作忙,汪荣华把6个孩子养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她本身,不管是在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年代,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她在工作中也是尽职尽责,经常是“身先士卒”那种,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 @* X1 ?; Z& @7 }+ Y 时间到了1973年,刘伯承已经年逾八十,汪荣华也已经56岁。此时的刘伯承积劳成疾,患病住院。因为医院治疗失误,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以至于几乎卧床不起达13之久。这最后的13年,刘伯承是一刻也离不开妻子汪荣华了。
( y8 @' E. p: K 汪荣华彻底成了刘伯承的私人“秘书”兼“保姆”了。到最后的数年,由于用药不当,刘伯承丧失了思维能力,甚至完全失去记忆。这样的人基本相当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了。你想想看,一个人在智力上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而在身体上又是个什么都不能干的老人,伺候这样的人要付出什么代价。刘伯承这种状态持续了7年之久,直到去世。
. `4 _ w$ Q! U: W. i3 t, J/ U 而汪荣华一直守在在丈夫身边,从她56岁一直到69岁,但她无怨无悔。1986年,刘伯承元帅与世长辞,享年94岁。而此时的汪荣华也两鬓染霜了……
! R' m; V* }5 [+ V5 x+ q 汪荣华遵循刘伯承的教诲,对自己要求极严,公私分明,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谋私利。她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一直在大别山的贫困地区当农民,汪荣华没有让国家对他们任何照顾。70年代末期,中国形成一股“出国热”,她的小儿子也想出国留学,并且有人出面为他办手续。但被汪荣华严肃拒绝了。她告诉儿子,不能为了个人目的出国留学,在国内照样可以学到本领。; m$ m2 U' p0 Y' O4 ~. O* I
本来按刘伯承元帅的地位,他的子女是受照顾的,可是他的6个子女,没有一个出国的,因为汪荣华不想假公济私,他们家里没有足够的钱支持子女出国,当然也不能占国家的一点便宜。5 v# M7 P$ K0 N; |3 L& R
汪荣华家里一直过很寒酸的日子,她孩子多,丈夫长期生病在床,还要照顾两位老人,家里的生活都是凑合过的。比如冬天暖气不热;洗澡得自己烧水;洗头时,她先给丈夫洗,然后她用丈夫洗过的水,自己再洗。在生活供应紧张的时候,她甚至到附近的田地里捡过农民们丢弃的白菜叶子……( W' x' T' J) p8 J
刘伯承家里的沙发用了几十年,都很破了,汪荣华一直不舍得换新的,她缝补了很多次,甚至到街上买条廉价的毛巾布,放上去遮挡一摞摞补丁……
9 y1 C7 e2 u, z- u 刘伯承是在1986年去世的,当时改革开放已久,国家已摆脱贫困,可是汪荣华自己却没有摆脱“贫困”。当刘帅的葬礼结束之后,她想请军部医院里照顾刘伯承的医护人员吃顿饭,如果不是这些医护人员的帮助,她汪荣华不可能让刘伯承活到94岁,为人要知道感恩。她倒大方,想把十几年来照顾过丈夫的人,包括医生、护士、护工等,一个不拉全请了。结果一打听,医院给出的数字吓了她一跳,竟多达100人!$ E( g3 o$ o2 h; z
一次请100个人吃饭,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也许确实有点难。但对于一个国家干部,特别是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夫人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包个餐厅,弄他10桌不解决了?但汪荣华愣是出不了那么多钱。她有6个子女,其中3个儿子和1个女儿都是少将军衔,另两个女儿也是大校军衔,自己也是国家干部,但她就是拿不出一顿请客吃饭的钱!: f! u: I% N/ \+ B2 X
事实上这很正常,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连续重病13年,得花多少钱?她本人为了照顾丈夫也不能上班挣钱,而她又不想拖累子女,仅靠两人的补助金或者退休金生活,她还能攒多少钱?
C" A. D% f9 E' b 所以有人建议汪荣华去军委办公厅说一声,让办公厅出面,这事就好解决了。但这不是假公济私吗?这不符合她的做人原则。
0 U1 t( w& |0 u4 U0 y 最后在子女的建议下,汪荣华只请了一部分医护人员代表一下,吃了顿饭。, E0 l. H9 A0 ~* X" Q
什么叫廉洁奉公,什么叫不忘初心,刘伯承元帅和夫人汪荣华给我们做出了回答。在刘伯承元帅去世之后,汪荣华又独自走过22个春秋,于2008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汪荣华和刘伯承的故事注定被记入史册……
: h4 ^8 P& H' x5 y, S- v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4 [* ~/ c2 a/ w* h2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