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包谷洋芋只能填饱肚子,现在跟着人大代表种茶叶,每亩收入翻了2倍!”在坪坝镇丰田村的生态茶园里,脱贫户王大叔背着竹篓采摘新茶,眼角满是笑意。这片由人大代表牵头改造的10亩茶园,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吸纳了30多名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坪坝镇人大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建立“1名人大代表+N方资源”挂钩帮扶机制,人大代表们牵头协调产业项目,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精准落实惠农政策,创新推出“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以“香山乐园”品牌为龙头,推动草莓基地、葡萄采摘园等业态串联成线,年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年收入增收超百万元,2022年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依托代表中的乡村致富能手,推行“人大代表+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全镇组建黑猪养殖、肉兔繁育、生态茶叶等9个专业合作社,建成7个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并与“美缀美”等企业签订长期供销合同,构建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实现生猪年出栏1.7万头、新建茶园10亩。 开展“人大代表文明行”主题活动,通过评选“最美家庭”“村庄形象代言人”等典型,整治“无事酒”等陈规陋习。联动20家企业连续开展助学行动,累计奖励100名新入学大学生;组织100余名代表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在全国文明村光明村,新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人大代表之家”同步投用,实现文明实践与民主监督阵地融合。 以“坪坝红色故事”为文化IP,开发“重走红军步道、重温入党誓词”研学路线,组织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农特产品集聚区规划建设,累计征集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等建议20条。代表团队牵头起草《关于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议案》,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激活“红色经济”增长点。 创新“代表活动日+志愿服务”机制,联合县乡人大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执法检查,通过实地视察、问题交办、跟踪问效闭环监督,推动治理短板精准整改。如今的坪坝镇,产业园区机器轰鸣、村庄巷道整洁靓丽、红色研学游人如织,正以人大代表的履职实效,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谈及下一步计划,坪坝镇人大主席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五项助力’行动,重点在三方面发力,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地,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探索‘电商+乡村游’新模式;三是优化监督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项调研,推动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