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通村达户,一股股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如今的高观镇复兴村,村庄美、产业兴、乡风好、村民富,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强根基,“贫困村”走出“硬路子” “现在党员每周都来家里坐坐,有啥事儿一说就办,心里敞亮!”复兴村村民王大爷坐在院坝里,看着墙上“党员包户公示牌”,忍不住夸赞。 据了解,该村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治理的“定盘星”,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建强队伍、创新方式,让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在党员包户工作中,村里实行“1名党员结对5-8户群众”的网格化机制,每位党员都带着本“民情日记本”,每周上门走访时,把群众的诉求、难题一一记下,今年以来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6件,满意度高达98%。 独居老人王奶奶记得,今年6月养老认证时,自己对着手机半天弄不明白,包户党员陈易林连着三天上门,手把手教她人脸识别,最后还帮她把全年的社保待遇明细打了出来。“小陈比自家娃还上心,这服务没话说!”王奶奶逢人就夸。 春日的枇杷树下、秋日的晒谷场边,党员干部常带着板凳坐下来,和村民们聊党的政策、算惠农账。“以前觉得政策文件离咱远,现在院坝里就能学明白!”村民李大姐说。据了解,为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该村创新推出“院坝会学习+送教上门+线上推送”模式,截至目前,已开展院坝会20余场,上门送学36次,解读党的理论、惠农政策40余次。
基建升级补短板,“老设施”变身“新动脉” “以前旱季挑水走半里地,现在水龙头一拧,清亮的水就来了!”复兴村三组村民李大姐看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感慨不已。 据了解,该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改善“突破口”,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结合日常走访,摸排水管老化、水池漏水等问题24个。针对饮水难题,村里争取资金,修建4座沉沙池、2座储水池,铺设600余米输配水管道,形成“源头净化—中间调控—末端保障”供水体系,全村99%农户喝上“放心水”。 村里的道路也迎来华丽变身。从过去泥泞难行的土路,到修建12公里毛路,再到重点硬化2公里产业要道,短短两个月内就完成了这条“致富动脉”的升级改造。“以前下雨下雪时路特别难走,去趟镇上要两小时,农产品经常被颠坏。现在骑电动车20分钟就能到,拉货也稳当了,再不用担心好东西被颠坏!”种植户向以刚说起这个变化,脸上洋溢着喜悦。 除了道路和饮水条件的改善,该村在住房保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走进金竹湾安置点,25户搬迁村民住进了崭新的安置房,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以前住的是漏雨的土坯房,下雨怕漏水,出门怕天黑,现在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日子过得特别踏实。”王大哥感慨地说。
产业升级添活力,“山货”变“金货”共富快 “靠着这满山的连翘和蜜蜂,咱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复兴村种植户王大哥算起收入账,脸上乐开了花。 近年来,该村立足山地资源优势,以“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培育起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两大特色产业,让“土疙瘩”变成“金宝贝”。全村发展核桃500余亩、独活150余亩、连翘450余亩,带动110余户农户参与,形成“春采连翘、秋摘核桃、全年管独活”的种植格局。为让产业提质增效,村里还组建“专家+党员技术骨干+种植户”服务队,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田间课堂”,从测土配方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学。“以前种连翘靠经验,现在专家教我们科学修剪,亩产提高了30%,一年多挣4000多块。”王大哥说。 中蜂养殖是村里的“甜蜜产业”,通过合作社统一提供蜂种、技术培训和产品回收,养殖规模已达800余箱。村里还创新营销模式,构建了“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网络:线上通过电商平台打开全国市场,线下与周边特产店建立稳定合作。养殖大户张师傅就是受益者之一,从最初的10箱起步,如今已发展到100余箱,年收入超过8万元。“在家养蜂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里不仅教技术,还帮忙找销路,挣钱顾家两不误。”张师傅开心地说。
文明乡风润心田,“面子”“里子”一起美 “彩礼少点情更真,酒席简点福更久”。复兴村以前总有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的陋习,村民们不堪重负。近年来,村里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编制移风易俗快板等,为每户平均节省开支2万多元。“以前办场婚事,彩礼要十几万,酒席摆几十桌,办完就得欠账。现在有红白理事会盯着,彩礼不超过3万,酒席就几桌亲戚,省钱又省心。”复兴村村民周大哥说起自家儿子今年春天的婚事,连连称赞村里的新规矩。 该村还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创新实施人居环境积分管理制度,通过量化考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子。每月组织专人进行考核评分,建立积分台账。统计数据显示,仅2025年第二季度,全村就有36户村民通过积分兑换获得了价值不等的日常生活用品奖励。“现在大家都自觉打扫卫生,村里环境变好了,还能用积分换东西,真是一举两得。”村民张大姐对积分制赞不绝口。这种“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良性循环机制,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培育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党建引领有力度,产业发展有热度,环境整治有靓度,乡风文明有温度。如今的复兴村,正以蓬勃生机,朝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稳步前行。 来源:掌上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