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打造稳定持续的增收渠道,是整个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庙坝镇始终坚持扶志扶智并重,输血造血并行,以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制定镇产业发展规划和村产业计划,引进市场龙头企业建立8个农业产业基地,通过产业发展全面开花,设立创业担保贷款、小额扶贫信贷等,激发群众创业就业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茶叶基地800亩、笋竹6000亩、其他经济林木2000亩;种植连翘1600亩,养殖山地鸡10万羽,全面实现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5万元以上。
产业百花齐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充分激发了村民的创业、就业活力。
在庙坝镇,抓住机遇积极投身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融合”中的人不胜枚举,他们或发展家庭产业种植药材、养殖牛羊,或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
庙坝镇关内村曹家坝柴火鸡美食街的店主赵维松就是其中之一。
当庙坝镇将技能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按照“户户不落”的原则,全覆盖登记就业创业意向和培训需求,按照群众就业、创业愿望抓帮扶,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按照培训需求和市场需求整合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培育技能人才时,赵维松抓住时机学习餐饮服务知识,依托庙坝镇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回乡创业开办起大巴山森林人家,做起“柴火鸡”生意,家庭收入日新月异。
“自我们家依托旅游做餐饮开始,每月收入平均在2万到3万元,加上我们家的食材都是优先在贫困户手中采购,帮厨也优先选择贫困户,也间接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赵维松表示,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有了养活一家人的本领。
截至目前,庙坝镇已累计培育劳务经济人44名,培养致富带头人22名,保障有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组织有培训意愿的382人提升劳动技能,落实务工奖补1216户147.78万元,初步实现产业带就业、促创业“三业”繁荣共生、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