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鸡鸣被列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2018年,在市经信委扶贫集团的帮助下,修建通往岩上的公路,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经历了十多次较大规模的滑坡,熬过连绵的阴雨天气,捱过新冠肺炎疫情,这条毛坯路终于在2020年6月修通。
早在去年3月,眼见通车有望的唐加文就早早地以9000元的价格把马卖了,花了十多万元买回一台皮卡车。当时,不少人认为他“卖亏了”。
6月通车时,唐家文的深棕色皮卡是首批沿新修公路进岩上的“四个轮子”。12公里长的公路,一个弯连着一个弯。手握方向盘的唐加文,感受着山风呼呼从耳边吹过,心里止不住地惬意:“上山1.5小时,下山1个小时。开车往返一趟,比原来吆马走单面还省时间。”
去年冬天卖木香的季节。唐加文和新买了皮卡的王英恒一起跑运输,单面拉一趟能运500公斤。一周内,两辆车就把所有的木香拉下了山。
养着大黄马的沈贤福,也是请的皮卡拉木香。他算过账:原来每公斤运费要2.5元,现在只要0.6元;自己吆马下山,得花两三天,往返一天节省的费用只有120元,还裹得一身稀泥巴,又累又不划算。
最近,沈贤福又在联系马贩子。让他泄气的是,鸡鸣原有的三四个马贩全转了行。他好不容易联系上县外一个马贩,给大黄马开出的价格只有三四千元,大大低于自己的预期。
现在全乡村社社通公路,原来也吆马的资同贵、沈来迁等村民也纷纷把驮马卖了,山上的驮马越来越少,几乎没有需求了。
头脑灵活的沈贤福已做好另一手准备:今年这条公路开始硬化,到时山上山下往来更频繁,得赶紧把远在深圳打工的儿子叫回来看看,到时买辆皮卡跑运输,不比在外打工差。
“现在‘四个蹄子’肯定是敌不过‘四个轮子’。”老沈自嘲,“卖马的机会没抓住,买车的机会不能再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