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5 M* g& j. g* v2 s2 q# T
+ v9 C3 P1 S7 y. C8 b# _ ' U& n* W1 x; E4 K7 e1 L" n
3 N1 a! R. W* @ R- O6 b9 T
! h+ @; G# y) u( ` 2003年,他是坚守三尺讲台,呵护祖国花朵的人民教师。 2012年,他是奔赴事件一线,见证社会变迁的新闻记者。 2015年,他是扎根边远村社,誓要拔出穷根的第一书记。 2021年,他是落实工作职责,勇担防汛抗旱使命的水利人。 他参加工作十余年,经历多岗锻炼,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适应环境,迅速进入角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不断书写精彩人生,他就是重庆市先进工作者——朱大为。
传道授业 杏坛耕耘 朱大为的工作首站是在鸡鸣乡小学,当年的鸡鸣乡是全县数一数二的贫困乡镇,鸡鸣乡小学的工作生活条件自然十分简陋。但再困难的条件也抵不过孩子们真诚又渴望知识的眼神和自己肩上光荣的教师使命,于是这位二十不到的热血青年便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朱大为的答案是坚持不断学习,积极阅读有关所教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刊物,同时虚心请教其他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现代教学方法。在上课前,他认真备课,专研吃透教材教法;在上课时,他热情饱满,系统细致讲授学科内容;在下课后,他耐心辅导,使学生们真正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朱大为还十分注重孩子们身体素质、创新思维的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组织学生们参与跑步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发放科普读物,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和眼界......就这样,他迅速从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变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
笔耕不辍 乐业奉献 转战新闻战线,朱大为继续发扬不怕困难、实干笃行的精神,火速进入全新的工作角色。当时朱大为主要负责民生新闻版块,他经常和同事们骑着一辆摩托车跑新闻,采集到素材,他还负责撰写、编辑、排版等工作,采写编排一条龙,大大丰富了民生新闻内容,有力提升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 我县地处大巴山南麓,山高谷深,自然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第一批奔赴现场的人员中总有记者的身影。“7.17”城口特大洪灾发生后,朱大为跟随主要领导和救援队伍,翻越崇山峻岭,走过荆棘小径,徒步两个多小时,成为第一个深入灾区开展抗洪救援和新闻报道的人,而当天恰好是他的生日,一番忙碌后他选择用一个纸箱当自己的生日礼物,这样他就能靠着它稍微眯一会儿了。 从席地而睡,到入住帐篷,再到暂住农户家中,朱大为全程参与抗洪救灾过程,拍摄了一幕幕感人的瞬间,报道了数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展现了咱们城口儿女不畏艰难、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朱大为担任记者约两年半的时间,累计撰写县级新闻900余条,市级报道60余篇,中央媒体报道8篇,顺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为助推我县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战天斗地 不辱使命 当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朱大为又投入了这场同贫困作战的硬仗中,赴明通镇金六村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曾经的明通镇金六村,还是“靠天吃饭”,贫困发生率高达19.3%的深度贫困地区。为拉近和贫困户的距离,尽快融入到人民群众中,朱大为一到金六村,就组织开展走访工作,白天,他带领着驻村工作队成员对全村88户贫困户逐户深入走访,访民情、听民意,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贫困原因、产业发展现状,夜晚,他躺在床上,理清工作思路,谋划工作方向......历时一个多月,朱大为的第一本扶贫日记里就已经详细记录了每位村民的详细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等,还详细记录着他的走访日期和脱贫目标,及时解决每家每户的燃眉之急。 朱大为深知,只有找准病因,精准施策,标本兼治,才能拔掉穷根。针对村里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他与驻村队员、村干部一起商量对策措施,着重从贫困户的住房保障入手,通过入户踏勘、现场预算、以“户为单元”研讨、限时改造,全村房屋风貌得到大幅度改观;针对产业萧条现状,结合村域实际,主推红苕、刺黑竹、山地鸡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全村获得利润2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朱大为还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完成村级公路硬化项目7.9公里,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题;修建了一口山平塘,有效改善灌溉用水问题;完成安全人饮工程建设,铺设管道 20300米,修建蓄水池 5口,让村民们喝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朱大为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院坝会、社员会、微信群等载体宣传惠民政策和勤劳致富故事,引导群众拒绝“等、靠、要”,依靠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组织开展“我看金六新变化”征文、绘画、演讲比赛,“我是金六小主人”卫生评比、坝坝舞比赛、关爱特殊群体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群众看见村内发展变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倡导文明新风尚,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在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中,金六村共涌现出自愿脱贫光荣户17户,实现了从“争当贫困户”到“脱贫我光荣”的巨大转变。 经过全村上下数年的奋斗,如今的金六村早已是一派乡村美、百姓富的景象。朱大为也成长为一名群众们交口称赞的好书记,2018年,金六村党支部荣获“重庆市扶贫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10月,朱大为同志被授予“城口县2020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4月,被授予“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为河安澜 奋斗不止 结束70个月的驻村扶贫时光,朱大为又成为与河为伴的水利人,担任葛城片区水利工作站代理站长。面对新挑战,他再次义无反顾,迎难而上,短短2个多月时间,他的足迹遍布辖区内20余个村,开展巡河60余次,及时制止辖区河道内不规范施工行为20余起;排查辖区内山洪灾害点21个、山坪塘14口,巡查航空水库13次,确保辖区平安度汛;提早启动辖区内饮水安全工程管养护制度调研和宣传工作,发现汛期水毁工程2处,季节性缺水问题2个,提质增效问题1个,成功转型成为保河水安澜,护人民平安的水利人。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通过多岗位全方位的磨炼,朱大为练就了办事沉稳、务实高效的本领,绘就了勤勉奉献的“奉献底色”,成为了全市先进工作者。展望未来,朱大为说:“成绩属于过去,接下来我将继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无愧党的信任,人们的信赖。” 来源:掌上城口
$ k0 z E Q$ i) S2 K# {3 f)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