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8 _) Q) ?% T/ p \3 k
! @( B) S" y G! U4 ?
% F$ L0 e9 @/ H; v# J% c2 z/ q 7 q; j/ J: q; q# X9 y0 m7 d1 D
4 ^8 \5 Q3 |' {8 Z 城口老腊肉在全国各地闻名遐迩。猪草、瓜果、野菜、五谷杂粮……用粮食喂养约一年,才能够养成一头合格的年猪。为保障城口老腊肉原材料的品质,近年来,治平乡将有条件养殖生猪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城口县瑞牧生猪养殖、城口县周师兄生猪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并与城口县泽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形成了“生猪+腊肉”一体化产业链泽远农业公司炕房里炕的城口老腊肉。 记者 袁开英 摄
合作社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坚持严格选料、把控产品质量,为农户发放优质仔猪,坚持饲养本地农村土猪,带动200多户农户养殖生猪。农户与城口县泽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生猪收购协议,达成长期直供。 这几天,泽远农业公司正在加紧回收农户家的生猪制作成腊肉。在1500余平方米的食品生产标准厂房里,分割间、消毒间、炕房、包装间等制作间一应俱全,工人们分工协作忙着将鲜肉进行分割、腌制、上炕,用柴火慢烘45天后,一块块皮色黄亮、肉面光滑油润、肉身干爽结实、具有特有腊香味的城口老腊肉便孕育而生,最后经过成品包装、装箱,销往全国各地。 泽远农业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间分割灌香肠的猪肉。 记者 袁开英 摄
“我们这个生产规模,去年盈利1500万左右,今年我们还在不断扩大规模,打算将腊肉制品生产到300吨,大概盈利在3500万左右。”泽远农业公司生产经理廖帮华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治平乡有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和腊肉生产加工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企业发展,还为村民带来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更是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三方共赢。 当地村民许小燕,为了照顾家庭便选择在泽远农业公司务工。“我在这里上班已经一年多了,工资是90元一天,然后加点班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她说,“这个厂建在我们村里为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即能上班又能照顾家庭和小孩。” 泽远农业公司的工人将炕好的腊肉香肠打包。 记者 袁开英 如今,治平乡生猪养殖已达到一定的规模,腊肉加工生产技术已逐渐成熟,全乡规模化养殖场已达18个,腊肉加工企业共4家。
“治平乡生猪产业坚持规范化、规模化养殖为主,农户散养、自食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布局,通过培育和引进生猪养殖和腊肉加工企业,老腊肉产业链基本形成。”治平乡人民政府乡长樊官勇说。
9 ?4 g2 S _5 R: s8 d3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