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445|回复: 0

    【蓼子乡供稿】城口县“巾帼脱贫故事”展播——真心解...

    [复制链接]

    1508

    主题

    1787

    帖子

    5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9
    发表于 2020-2-27 09: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W5 ]' U7 l2 a; P8 Y$ w
    $ @, u. D0 ~1 t  F  O& O
    ' F( o' D; C  Y5 d$ q2 i8 O* G
    / n8 _6 C3 U* `* X' M: H
    6 T  m8 _5 ]2 L8 W8 l5 I

    + a5 ^! r! R( N% O+ D0 Q/ P

    ! ?, j9 H. ^1 @0 O3 E4 g9 k% @
    * j* Y, _5 G! ]8 Q
    前言她们中有的是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摘掉“贫困帽”;有的是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有的是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创业增收........他们中有的自强不息、不等不靠;有的孝老爱亲、科学教子;有的热心公益、邻里互助;有的弘扬美德、移风易俗........她们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感恩的心灵,经营出了属于她们的美好生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扶贫干部 —— 张如双  p' Y) B" S% Q+ b% f

    7 L* s( z! R5 e9 I

    7 f. I" N& }; |0 ]5 h
    2 j' v! _$ b4 t7 [% F& o6 h  t

    * l$ }8 T' S7 ]+ @( Y: }6 r4 F; ~' z7 a, S: W' D- S

    ( u) {. v. t0 \/ V( v! W大巴山女性策划推出
    7 _: p3 c6 X+ c1 g& m) d- `, y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故事·第十八期9 Y1 N: ?) ]1 [: l* X

    " n+ |0 S: s4 I+ Q& E5 A; g5 _  
    6 G( O4 r. ~: [0 b: c3 m8 }9 [/ Y
    ' Z! H8 I( z1 j7 K0 |$ I
    / C! g! r2 {5 Y2 b; [3 O4 C9 _, s5 L" i
    1 n9 |* T2 a1 l
    张如双,女,中共党员,出生于1994年3月,县生态环境局监测站监测人员,现任蓼子乡当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 L7 p, c6 I9 o3 Z" C
    下面
    * E0 n4 Y8 P1 N, o
    一起来听听她的扶贫故事吧
    " @1 K8 W/ u/ r

      _" E1 J: \9 U& _$ T2 v- d7 B4 G# J2 o$ P: `

    1 a3 k% ~& H# y% \  @5 k8 @        自2017年驻村以来,张如双倾情倾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她一直坚信:“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才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 D; o% s; o; U) d* R% `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抬头四面山,低头路不平”这曾是蓼子乡当阳村村民口中常说的一句话。
    . |/ i: t4 T2 Q, E5 q$ ^+ G5 C( ], Y6 \! a7 s" l

    + o/ T* q- Z. M8 [) Q& v! z
    3 c1 W2 j8 @8 z$ T4 u0 W: D
           从县城出发,经过56公里的蜿蜒公路,就到了“九山半水半分地”的当阳村。当阳村地处蓼子乡东部,全村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0亩,辖5个村民小组,168户818人,其中建卡贫困户43户183人,低保户20户53人,目前还有2户6人未脱贫。2016年以前,当阳村无任何主导产业,绝大部分村民靠外出务工谋生,村里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空白,贫困户因病、因学情况占比较高。地理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是全县90个贫困村之一。
    " ?0 {% I( V5 t9 R, K) S9 ]9 y
    4 C  E1 r) S) o5 n' q9 [+ q: M
    " L* f  E' }5 O& _
    % Q$ q) |. E" s) M& C1 N       城口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张如双,现俨然已成了一名“当阳人村”, 2017年10月作为驻村队员到蓼子乡当阳村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从驻村至今,张如双努力践行一份政治责任的担当实干,倾力融入一场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
    * C% h- r7 N" Z2 X' P9 R. a& Y3 }- ]6 n; Y3 W% S' D
    一、补短板,改善人居环境        
    % Z4 I* M, s: P  R- W0 {        2016年12月当阳村首条长约6.5公里的村级主干道完成硬化,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但在随后走访过程中,张如双发现很多村民房前屋后物品堆放杂乱,院坝草丛横生,部分群众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尤其是处在中高山一带的居民。
    ' L0 B- @. z- o& ?$ w+ O. f8 O    “路修通了,农户的居住环境和卫生习惯务必要有改善”,这是萌生在张如双脑子里的第一念头。张如双积极向生态环境局汇报,并得到了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局捐赠水泥80吨,用于“户貌六该”改善工作。改院坝,改阴阳二沟,改厕所,改厨房…… 不到一年时间,当阳村共计118户农户完成了环境整治工作。+ A9 k! C& p% c- l" c! F
          
    $ Z; H" |1 Z! e: i+ `+ U# W        陈某是当阳村的一名建卡户,他经常说自己家中的残疾妹妹智力低下,就喜欢乱丢物品,打扫干净后也根本无法保持。张如双了解后,同村两委多次入户,动员他清理房前屋后,都没有效果。后来张如双渐渐了解到,残疾妹妹只是借口,自己懒才是真正的原因。9 e$ \4 n) g; \4 H
            于是张如双动不动就请人帮陈某打扫卫生,张如双找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组织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多次来到陈某家,一边帮着打扫卫生,一边进行着思想教育,久而久之,或许陈某是被触动了或者觉得面上无光,现在很自觉的将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嘴上也说着不再麻烦大家了。! o2 ~: r# m. t1 [  @
    9 i, X% Y! b( Y- p$ O! r
    1 `3 v$ s! w6 b5 F9 e) q

    ( q4 t: n6 S4 M" e, s3 e  q二、谋脱贫,精心发展产业      
    7 Y3 {* V8 W5 l) H: N8 }) z      金银花是一种中药,清热解暑,是很多凉茶饮料的原料,2017年以前,当阳村村干部鼓励村民种植金银花,但由于不懂技术,费时费力,加之当地的地理条件不适合金银花的生长,种植最终未能成功。因未挣到钱,村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对后面发展中药材产业产生了抵触情绪。% `" t' z5 @4 E$ H7 b( y! @( u7 y+ w
          “我和村干部一道,一户一户讲解当阳村有什么,村民应该种什么,上级有什么补助政策,我们帮扶单位可以提供什么帮助,给村民讲清讲透,在明确了提供技术服务和销路保障的前提下,村民的顾虑才渐渐消除。”张如双说。4 [$ J/ a8 I/ R

    2 [2 g+ F6 o4 H! w4 I+ H: s$ \- I
    ; m5 z  i; u! A% h5 v" v* U! ?1 h0 {0 E6 a
           在摸清了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和意愿后,张如双再次向局里申请,对当阳村的土壤和水质进行检测,最终确定了种植独活和紫薯脱贫致富,并帮助解决了3万余元的种苗钱。同时在养殖业方面大力助推生猪产业的发展,帮助溯源农业发展公司进行环评备案,将乡上下达的8.4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生猪养殖产业中。' X2 t4 r1 V$ L/ s' j1 U
            此外, 2018年,张如双帮助村里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并努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了造血扶贫。山顶药材带帽,山腰生猪飞跑,山下紫薯环绕……当阳村的产业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f) m, B3 X' C

    5 O3 Z4 q6 c; l! T- C
    6 d% q/ f+ I! V& z7 ]
      W  J  }3 g/ T三、用真情巾帼不让须眉3 z# p& {- \3 ]

    2 x1 K5 P( ~+ W+ c        基层工作以“繁、杂、累”为主要特点,面对的群众较多,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十分艰苦,张如双作为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人却勇于挑战困难,干工作拼命,对困难不低头,是乡上派驻蓼子乡驻村的唯一女队员,上演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 w% j1 J2 p6 e4 [
           驻村后,张如双坚持深入到群众一线,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该村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摸清了全村基本情况,重点了解致贫原因和群众需求。面对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她没有任何怨言,因为她说自己就是来自农村,太了解贫穷的滋味。
    5 _, l7 n, T4 ]0 c- x% _/ @; F( y( H/ v5 t
          
    4 ?+ k) y# ^; z/ ^       在张如双的心目中,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就尽量尽快帮助解决,经常走访农户家中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主动的与他们亲切打招呼,拉家常,在轻松的氛围中与群众进行心灵沟通,和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受到了群众的尊重和支持。
    5 d& z% [/ s% y       去年村里一户贫困户建房发生意外,张如双忙前跑后,积极争取政策救助和保险报销,前后跑到县医院和保险公司,出证明、签字、盖章、咨询报销流程,最终帮助贫困户解决1万余元大病救助和9钱多元的意外保险赔付,帮助他的家庭减少了开支。6 z5 n* B5 G4 o0 {( o

    . U) k3 p- J5 a$ K* c9 r7 X       & _( T4 V9 J, s$ G( `7 j/ C
           张如双的热心肠被村民看在眼里,被大家热心的称为当阳村的“小幺女儿”。
    / G) o: k0 s3 |  J/ s/ k# T! C& D! v. o. g2 g* D

    8 S# ]& l! H# G  N& F3 \, x" E- a0 U3 S# ^7 f/ i; m+ T" y1 f
    ) h7 B, s$ T3 b" ^& h; P, n
    - n  v: Y3 e, V/ f, z4 k; f
      A- v: y! |5 b7 p
    Hello,姐妹们
    ) P9 Q1 ~) B6 e) Z3 p&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 f# |: O, Q' k( R9 p3 V, C
    * r* @+ X* e1 R
    $ G. U$ O: l9 Q# t8 Y
    【城口女性身边的温暖故事】' \4 ]: a. N8 l" n+ W3 d
    联系我们:cqckfl2016@126.com' q: O% c: x- ?1 e5 o0 l
    # l7 K. v# y. w0 Q6 p$ 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爱上城口APP-城市品质生活服务商 ( 渝ICP备1801574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