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 U7 P ~4 h1 D% N3 k6 P% c
+ f, g/ Z4 J2 O! v! G7 ]" L5 w7 ^8 Z* m
( P! M! b0 ` D- v# q7 E 7 \6 w% d% C2 |7 T8 d- x# q5 f
前言她们中有的是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摘掉“贫困帽”;有的是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有的是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创业增收........他们中有的自强不息、不等不靠;有的孝老爱亲、科学教子;有的热心公益、邻里互助;有的弘扬美德、移风易俗........她们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感恩的心灵,经营出了属于她们的美好生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沿河乡联坪村妇联主席—— 刘尚香
# r8 J" |% j3 b" s, d( g8 k% s8 y) ?+ E+ j, ]0 f5 x7 o2 B
, W Q7 C2 Y2 S" x9 c4 e! x9 M' Q$ ^$ i7 _' y0 C' `8 A P
% P# B ~- P/ ]" m5 m
" o! E4 q* I- D6 A
C, A+ F* T) E6 ~, r大巴山女性策划推出 }. r# I5 o$ U" S0 W- S8 s
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故事·第十二期
- Y5 [$ _5 p- |( c% C; T/ J
2 D [% d9 |9 `2 z! U" Q8 k7 R* t8 X" ^: U" K9 u
& x0 L+ \: o, _; t$ L( Z2 i
% _. z \* e3 G% }& T, k/ F' Q
她叫刘尚香,是沿河乡联坪村妇联主席。家中7口人,住联坪村2组。有三个孩子,父亲王国礼78岁,母亲刘朝娥82岁,祖母刘立碧103岁(今年刚去世),四世同堂本该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却因家庭教育支出大,老人均丧失劳动力需要供养,家庭入不敷出,2013年12月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 a. ?: _+ h% F, n8 E1 J5 C1 r6 Q( n: q' z9 L# S0 Y4 u3 I
+ g" w/ `9 ]( {
; j O+ i& m2 l7 s
下面
* H' U U6 j& T2 x1 Z) Z一起来听听她的带贫故事吧
! `+ p7 O5 y6 Z6 V; I; q5 p/ q7 G5 D1 L6 u9 U& R* e" z8 ~
她朴实无华,柔弱的肩膀确拥有巨大的力量,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在脱贫路上她一路前行,不等不靠、自立自强,书写了一个由贫困户到脱贫光荣户再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产业大户的美丽故事。3 W3 l. C0 W" L
5 X8 c; z7 I+ ]9 Z/ F
6 \% k$ k2 U3 b3 a
" V6 v/ V3 X$ y. F7 b一、四世同堂 幸福却沉重 19岁那年,刘尚香嫁给丈夫王正召,一家人还在高山上居住,家中很穷,生活很苦。家中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公公、公婆)也等着她去照顾。她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中老小一大家子人都靠她一个人打理。都说女人是半边天,一个弱妇子成了家中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生活容易吗?如果是换了别人,这样的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但是刘尚香还是挺过来了,而且把一个家收拾得巴巴实实。她说孝敬老人是责任。" V- T' B" a+ e- l) e1 z4 R
$ t" b) {+ ^; P. v
5 z2 Z. {. o6 O9 X' L( n# p) l
细心地照料好每位老人。婆婆刘长娥逢人就夸奖刘尚香:“我这个儿媳妇很不错,没有想到这辈子我还能过上好日子。”儿子女儿在她的熏陶下,都对家里的老人十分敬爱。穷到什么地步?苦在什么地方?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刘尚香说自懂事起,就开始肩挑背磨的生活。尽管长期在泥地里滚爬,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穷孩子早当家,她在年少时就学会了挑水、做饭、做农活儿。5 m. ?- R( g+ j
4 A2 O1 H* t* H, J) j/ q
* z% Q, H8 p$ F9 ?! ~' y 结婚那阵,山上只有10户人家,邻居之间基本是隔着山沟说话。明明人就在不远处,要想聚在一起,总是要经历上山——下山——再上山的过程。她到沿河乡赶场,往返要花一天时间。购满一背篓生活用品,然后背回家,累得腰酸背痛。村民们不堪高山上的苦日子,先后想办法搬下山。1998年,刘尚香也到山下买了一户村民的老屋,一家老小全部搬下山。在穷山僻壤又挣不到钱,刘尚香就喂猪,这是家中唯一能够挣钱的好门路。2014年,刘尚香家的房屋要垮了。她花光自己和丈夫打工的积蓄重新修建了一楼一底的砖房,家庭生活条件才得到改善。
* s8 J! i# b# \- u0 u
& ?6 p7 t5 n, c' J5 @/ o5 O8 p' J% G, S1 w8 F- Y( C4 o
# f Y! r. c% h) A
二、自立自强 辛苦却甜蜜 “要想增收致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挣”。2017年联坪村开始发展花菇产业,刘尚香看到了种植花菇的希望。除了把外出打工的丈夫喊回来,她还动员更多的村民参与外。去年,刘尚香联合5户村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花菇种植,单户种植量达1万余袋。在种植期间,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点菌、上架等一系列工序,带动周边几十名群众增收。种植花菇,看似轻松,实际却非常耗费心力。刚开始不懂技术,刘尚香便跟着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技术。在花菇点种期间经常需要熬夜通宵进行,白天她还需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做其他农活。日子很是辛苦,可她却总是笑得很开心,她说:“好日子不是等来的,靠来的,我能够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摆脱贫困帽子,现在发展花菇产业致了富,还能带动贫困户增收,我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 f0 V) d/ M! m A
( w* `4 f- {' s8 P9 q$ Z
$ B+ H( F, e( |0 k1 X6 K# F2 H, o' K+ Y' C) p! b/ W
三、踏实做事 忙碌却充实 刘尚香人勤、善良,有孝心,做事麻利。2016年她被村民选举为村妇女主席。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守儿童和老人多。刘尚香就组织执委到老人家中打扫清洁,嘘寒问暖。同时利用起这样的机会,宣讲各项政策。还组织起文艺队,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刘尚香说话做事踏实,村民都很信任她。“既然担任了村干部就要负责,把群众的事情做好。”刘尚香说到做到,只要村民需要帮助,一个电话,她二话不说就赶过去。虽然忙碌但能够为群众做点事,她也很快乐。今年,她积极响应全乡开展的“三得十二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带领村妇联执委和巴山巧媳妇志愿者到村里的环境后进户家中,上门指导并进行定期回访,全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如今的联坪村家家有家训、户户有敬语,公路沿线房屋还结合联坪村红军文化打造数十面文化墙,在群众集中点打造了党恩亭、家风亭等集中展示群众感党恩和家风建设。村民家中物品摆放有序,干净整洁,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画卷。
h1 c! q7 Z4 c) I A- w' |# Z' y( L" ]9 x; D3 ]9 y
■ ■■■■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刘尚香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完成了自身的脱贫致富,同时也带领着村民们勤劳苦做,共谋发展。她在路上,也一直在前行。
1 |9 p% h* G( \+ w' }8 h1 ] b' O
( @4 C5 T" Z/ Q0 R( Z
" p7 o% t% Z+ l4 v% v6 q/ `9 x1 P
* q9 X' _0 z" K f0 ?" ?
8 ~) L# [) S! a3 x) Q: Y) l- W7 v" a3 C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