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x$ G* B. l- r& e! N0 b 初春的东安镇朝阳村梨树种植基地,清晨的寒霜还未退去,忙碌的身影已经出现在田间地头,朝阳村党支部书记余正海正在为梨树修枝整形。
记者在梨园看到,不少老梨树已经发出了嫩绿的新芽。“就快要到梨树开花期了,得仔细管护着。”余正海说。近年来,朝阳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梨树种植,让村民增收致富,梨产业成为朝阳村乡村振兴名片。凭借“一枝梨花”,朝阳村走出一条符合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路。
沿着蜿蜒的公路在梨树种植基地行走,两边的山坡地头、房前屋后满是梨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朝阳村梨树种植基地海拔1600米左右,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十分适合秋梨生长。2008年,余正海返乡创业,通过土地转包的方式承包了村里100亩土地用于种植高山秋梨。“以前到梨园的18公里村级路全是土路,路况极差,2011年,政府硬化了这条路,随着路况变好,慢慢的,我们梨园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的旅客也越来越多。”余正海介绍说。
每年清明时节梨花进入盛放期,花期40天左右,前往梨树种植基地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到了九月份秋梨挂果,大约有8000多人次到基地采摘秋梨。仅靠这春季赏花、秋日摘果,基地每年旅游经营收入就有5万元。“去年梨园又种植了120余亩的梨树,目前基地共有224亩,今年预计产量达21万斤。”余正海告诉记者,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梨园里的种植、储存、运输、销售等工作,需要工人40余名,其中一半都是村里的困难群众。
朝阳村“以梨为媒,以果为缘”,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以农业生态观光园为示范引领,努力打造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生态绿色农业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了停车场、观景台、生态步道等配套基础设施,开发山梨糖、秋梨膏等旅游产品,把自然和农耕文化融入传统旅游文化体系,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拓展了农业多功能性,促进了资源高效利用。乡村旅游“人气”提升,也给群众带来“财气”,借助梨园,周边十多户农户发展起农家乐,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东安镇组织委员周厚森表示,下一步,东安镇将继续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把朝阳梨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群众收入,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做出更多有益探索。4 M, O9 N# _2 a5 Z! g2 Y$ I- U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