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来了,走,一起去卸货。”近日,在周溪乡凉风村,伴随着小型拖拉机翻地开沟的轰鸣声,村民们纷纷聚拢满载的货车前,等着卸载独活、大黄、云木香等种子、种苗并将其搬运到不同的产业地块。据该村村主任介绍,今年凉风村共计将栽种各类中药材50余万株。
不仅在凉风村,周溪乡各村中药材种植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今年,周溪乡计划在全乡发展中药材种植3500亩,并积极探索“粮药套种”模式,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预计种植面积较2021年将同比增加22.76%。
周溪乡三元村海拔在500至1400米之间,高差较大。过去低海拔地区主要发展生猪产业,高海拔地区产业较为薄弱。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中药材。然而,很多群众担心效益不高,迟迟不肯下种。怎么办?乡村两级干部一合计,决定“现身说法”,带领群众代表到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好的鹿坪村、凉风村实地考察一番。
在鹿坪村村委会办公室,实地考察的群众共同观看了记录短片——《周溪乡鹿坪村脱贫攻坚纪实》,视频中一帧帧“粮药套种”的画面、一张张老百姓拿到分红款时的笑脸、一户户出售中药材的场景让三元村群众眼前一亮。而后,他们一同到鹿坪村药材育苗基地、凉风村中药材种植大户家中了解情况,两村村干部向他们详细介绍了独活、大黄等中药材的生长习性、“粮药套种”模式和群众收益情况。
“独活经济效益很不错,我去年培育了50万株苗子,光卖苗子就挣了10多万。”凉风村中药材种植大户罗建安说到自己产业收入就喜不自胜。
“这是鹿坪村、凉风村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鲜活例子,村民们种植中药材鼓了腰包修起了小洋房!”周溪乡党委书记张秀林给村民们说到。
看到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三元村的村民们心动了。实地考察回来以后,三元村村干部群众依托专业合作社,立即发展了130余亩的大黄和独活,跟着鹿坪和凉风的步伐走上了“药材路”。
“群众最看中的是实惠。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最大限度的价值,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张秀林告诉记者,以前,周溪乡的农民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低。如今,该乡充分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在保障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群众推广“粮药套种”模式,构筑了一地生“四金”的增收致富渠道。
“粮药套种”如何实现一地生“四金”?张秀林给记者算了几笔账,道出了“粮药套种”的“生金”之道。
一是种粮生“金”: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可以获得收入,预计每亩产马铃薯2000斤,按每斤1元计算,收入2000元,产玉米800斤,按每斤1元计算,收入800元,种粮合计收入2800元/亩。
二是种药生“金”:采取“粮药套种”模式,既不影响粮食产量,又为药材遮阴,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独活为例,每亩产干独活600斤,按每斤5元计算,可增收收入3000元。
三是补贴生“金”:种粮给农户补贴种粮直补和良种直补,预计每亩100元,种植独活每亩补助600元,合计财政补助700元。
四是分红生“金”: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按地按人配股,村合作社将统一销售的药材提取一定的公积金,用于种子、肥料、技术和返利,每年定期分红。按每亩为一股计算,每股可分得200元左右。
一地兴两业,两业生四金。总和相加,“粮药套种”让每亩土地可实现收入6700元左右。
为确保“粮药套种”全面推广,周溪乡党委政府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的生产模式,着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近年来,周溪乡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产业发展体系,切实增强党组织引领能力。
伍先富就是党员发展产业的带头人之一。2017年,他从凉风村党支部书记任上退下后就带头发展起中药材产业,铆足干劲发展了10余亩云木香、独活,当年年底就增收10万元左右。
“我们家的土地基本上都种上了中药材,大多数是独活,也种了一些大黄、云木香、天麻,比起以前只种包谷、洋芋、红薯‘三大坨’,收入翻了好几倍。”说起自家的中药材,伍先富脸上堆满了笑容,自从在中药材种植上尝到了甜头,他逐渐扩大种植规模。今年,他还把其他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发展了中药材40余亩,同时,积极引导附近村民共同种植,如今,他们这一片房前屋后、地块山林全是郁郁葱葱的中药材。
“现在,我们正对接渝川农业,联合三元村、凉风村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据鹿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庆朋介绍,2015年起,鹿坪村就与城口县渝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产销合作。公司与鹿坪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和收购订单,实行预约生产,中药材还在地里,就与企业结了“娃娃亲”,有效保障了农民经济收入。
“现在只是初步实施,今后还将进一步深化合作。”王庆明说,在今后,联合体将探索免费提供技术培训、苗木收运、购买保险、病虫害防治、保护价收购农户种植的中药材等服务,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质量,引领群众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周溪乡“粮药套种”实现一地生“四金”,不仅有效防止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还进一步激活了农村要素,突破了产业瓶颈,唱起了党建“搭台” 、经济“唱戏”、产业主导、企业群众双获利的“致富经”。
来源:掌上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