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整合各方力量。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和在村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群建”聚合力,先后引进中国乡建院、小鹰计划等社工团队,参与活动组织、技能培训等工作;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农户垃圾分类督导、游客讲解劝导等工作。以“家建”夯基础,每户确定1名垃圾分类“家长”,负责自家人员培训、房前屋后清洁和垃圾分类工作。
完善分类收运体系。为全村群众发放二分类色型桶214个,配置大垃圾桶40个用于入户收运和暂存,聘请专职垃圾收运员1名,配备垃圾收运车1台,在远离住户的角落新建垃圾堆肥点。
完善垃圾分类模式。探索出“源头二分、定期收运、分类处置、积分挂钩”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即:在农户源头分类时,仅以垃圾是否容易腐烂为标准进行“干湿二分”;随后由垃圾清运员定期上门收运;湿垃圾送入堆肥点进行堆肥处理,干垃圾送入分拣点进行二次分类,有害的单独存放、能卖的收集起来卖钱、其他垃圾装桶暂存等待政府集中运走;将群众垃圾分类情况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积分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