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走进明通镇龙泉村4组的魔芋基地,整齐划一的地垄、绵延铺开的松针映入眼帘。龙泉村是明通镇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地理环境恶劣,境内大山耸立,土地十分贫瘠,全村70%的耕地因坡度大于25度难以耕种,在一定程度上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面对这样一个没有特点、耕种难度大的村,是靠什么获得社会资本青睐,建成魔芋基地呢? 魔芋基地负责人向某最有发言权,她说:“一是龙泉村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以及用地条件等,适合规模性种植魔芋。二是当初考察了多个地方,与村支“两委”进行协商谈判,龙泉村党支部是第一个组织召开社员会,主动协调土地,承诺后期跟进服务的,从丈量土地亩数到签订流转合同只用了1天时间,更加坚定了我们投资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龙泉村能有这样的工作效率要从明通镇十五届党代会说起,党代会提出了“一村一品牌”建设,“秘恋龙泉”将农文旅融合作为龙泉村的发展方向。为此,发展产业便是第一要务。村支“两委”同县纪委监委机关驻龙泉村工作队遍访全村农户,了解农户产业发展制约因素,重复率最高的10个因素就有7个和党建相关。为提高党建助推产业振兴能力,龙泉村创新提出“三动”“三定”工作法。 建立“1+N”联动机制,1名党员联系N户“困难户”,包括家庭环境卫生困难、思想困难、产业发展困难等,摸清各户困难症结,每月采取入户走访,面对面交谈等方式,督促鼓励“困难户”逐步向上向好。 将全村29名党员编入6个网格走访小组,每季度开展一次小组交叉互访,收集群众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公开亮晒互访情况,发挥农村党员在网格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每半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对党员联动、小组互动的效果进行总结,对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的党员、小组开展谈心谈话,要求进行针对性整改;同时,评选出优秀党员、先进小组,不断提高村党支部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全村党员为广大群众服务。 龙泉村积极争取社会资本,把魔芋种植基地变成龙泉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实现了商品独活库存清零、规划独活种植100亩;成立了中蜂养殖农民合作社;同时凭借村内养猪大户、中蜂养殖的资源优势,主动谋划升级打造城口龙泉腊肉、蜂蜜品牌,为产业振兴接续奋斗。
来源:明通镇 & T3 X* }. O- |* q9 \/ m! F3 E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