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恰逢夏至,爱上城口受邀参加【助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川陕渝网友万源打卡行】。
小编根据活动有关情况,结合所见所闻,整理为《万源印象》、《万源记忆》、《万源人文》三篇章。
在上篇文章《【万源印象】都说万源好风光,生态福地美名扬》中,小编简单介绍了万源丰富的文旅资源、多彩的风土人情。
其实,小编只是抛砖引玉,更多的需要广大城友来补充。果然,文章引起了广大城友的讨论热情。
那么,万源为何让人流连忘返,留给大众的记忆又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篇“万源记忆”。
万源历史悠久,建制沿革久远。周朝时,为雍州之域。春秋战国时,属巴国疆土。
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年)割东乡县之太平里设置太平县,清道光时大略成现今之地域。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安徽省太平县重名,即借“县东北有万顷池、邻邑之水多源于此”之意,改名为万源县。
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县内建立万源、红胜、城口三个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红军撤离,国民党政府恢复原县建置。1949年12月29日万源解放,隶属川北行署达州专区,1952年归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93年7月由原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建立万源市。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里,有一口大水缸,高约1米,长约4米多。在战斗期间,战士们在战斗前,在缸沿上磨刀,磨得多了,形成了26个波浪起伏的豁口。
万源保卫战是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当时20万人的万源县,参军参战的就达到了14万人,后来,跟随红军北上长征的有8600多人。
如今,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一件件文物,无言诉说着光荣岁月。一座座丰碑,寄托着人们对先烈们的敬意和缅怀。
万源,地处中国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的腹心地带,川陕渝的结合部,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万源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相对高差达2000米,大部分地方海拔600—1400米,占幅员面积的83%。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
大巴山主脉自西北向东南绵亘于境内北部,最高峰花萼山,海拔2380.4米,东北部山区岩溶地貌发育良好。
万源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来到万源,吃有各种美食,住有各种选择,买有各种特产。最重要的是价格公开透明,让每个人来到万源,都能吃得开心,住得舒心,买得放心。
来到万源,才知道旅游的目的,从不是走遍天下,而是寻得心安之处。何处心安?正是万源!
万源生态优越,是康养旅游的绝佳之处。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萼山,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战史陈列馆,省级风景名胜区龙潭河等等,不胜枚举。
至于万源特产,诸如萼贝、重楼、岩豆、铁皮石斛、旧院黑鸡、巴山雀舌等,早就名传中华地,远销海内外!
“助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川陕渝网友打卡行”!
万源好山好水好风光,好人好事好地方
万源的风土人情说不尽
万源的人文故事道不完
欲知更多,请看下篇“万源记忆”!
最后,赋诗一首,留存为念!
八台山的云
文/江小渔
上八台山的路
九曲连环,蜿蜒盘旋
好似思维缜密的少年
每一处都蕴藏力量
每一台都日夜闪亮
越往上走,越是惊艳
挺拔独秀峰,悬空玻璃桥
迷人彩虹道……
未到此处的人看来,八台
就是一个直男
只有到达顶峰的人
置身云海时,才能
读懂他的浪漫
原来,这一路都在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