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山镇以居民公约为载体,成功探索出“五同管理”推进社区自治,取得明显成效。
采取“公推自荐+就职演讲+群众投票”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思想素质好、群众威望高、协调能力强、乐意为业主服务的路段长或业主委员会委员为带头人。同时根据党员分布情况,按照“把组织划小、让骨干增多”的思路,以路段为基本单元分别建立党组织,构建“社区党支部—路段党小组—楼栋(单元)党代表”的纵向组织体系,实现自治管理组织“细胞化”和网格化。
通过“上居民户收集民意初定公约框架、上公示栏征求意见议定公约内容、上业主大会讨论确定公约章程”的“三上三定”原则制定公约,逐户签订责任承诺书。有效利用公约的集体约束力,规范场镇殡葬白事管理和小区水费、卫生费的收取。通过群众自主扫码缴费+服务人员上门收取方式完成生活费用收取目标。通过采取红白喜事备案管理制度,规范运行场镇红白喜事的操办,实现场镇全年无一例燃放烟花爆竹成绩。
坚持路段事务在公示栏公开,重大事务,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私利让位公利”的原则,由业主大会或居民共同商议决定。路段自治组织受居民(代表)大会委托,进行路段自治事务的决策和监督。涉及自治管理、公益服务等事项由自治小组在社区两委会指导下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栏、发放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以“议事箱”、“议事栏”、“议事厅”等方式及时公布,最大程度保障了业主对路段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进一步凝聚人心。
探索引入“人民调解员”、“第三方介入调解法”和“对话协商平台”等模式化解矛盾,维护路段的和谐稳定。路段内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统一由业主自治组织出面调解和协商,真正实现了“事有人管、事有人办”的有序运转。而涉及公共事务类的纠纷则通过构建的“对话协商平台”由业委会共同协商解决。
加强路段(楼院)人文关怀,建立“节日一起过,喜事必道贺,丧事和重大疾病必探望”制度。同时,业委会在创业就业帮扶、孤寡老人照料、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服务,积极组织业主开展文娱、郊游、比赛等大集体活动,进一步拉近业主间距离、增强业主凝聚力、增进邻里感情,形成和谐小区人居氛围。
来源:巴山镇